第77章 對自然奇觀的探秘(1)(1 / 3)

地震的奧秘

地震,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據統計,1900~1979年中,全球共發生嚴重災害性地震近600次,死亡120多萬人。地震猶如一個龐大的怪獸,不僅奪走了數以萬計的人的生命,而且在瞬間毀滅無數財產。同時,它還引起海嘯、水災、山崩、地陷、火山爆發和瘟疫等次生災害。為了避免和減輕震害,人類對地震做了幾千年的探索研究。

什麼是地震

地震也叫地動,是指因地球內部的巨大壓力使岩石斷裂、移動而引起的震動。它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大致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三類。震源可在陸地,也可以在海洋。人類通過對地震史料的研究和對曆次地震的觀察,揭開了地震“怪獸”的神秘麵紗,認為地震是可以預測、預報的,人類應該擁有防震和抗震的能力。為此,人類開設了震因學、震史學和震兆學,推動了地震科學技術的形成和發展。

多震舊金山

舊金山是位於太平洋沿岸的美國第三大城市,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城市。它為什麼是一個多地震的城市呢?人們認為,是聖安德列斯大斷層導致舊金山地震頻繁發生。聖安德列斯大斷層全長960多千米,從舊金山附近斜向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地質考察證明,在最近8000多萬年間,這個斷層東側的地塊相對於西側的地塊,向東南方向滑動了200多千米,平均每10年移動2.5厘米。在這兩個巨大地塊的相互錯動中,接觸麵的有些部分會產生能量的積累,當這種能量突然釋放時,就產生了地震。

地震雲探秘

有些科學家認為,天空中某些形態的雲與地震有關係,並把這類雲稱為“地震雲”。1978年3月6日,日本奈良市市長健由忠三郎在舉行記者招待會時,指著北方天空的一縷雲說:“這就是地震雲,不久將會有一次影響日本廣大地區的強烈地震。”就在第二天,靠近日本島的海域果然發生了一次7.8級地震。

地震雲的成因

中國一些學者認為,地震雲除了可能出現在震中地區的上空外,也可能出現在那些遠離震中地區而又有應力(物體由外因或內在缺陷而產生形變時,在它內部任一截麵單位麵積上兩方的相互作用力)集中的斷裂帶上空。斷裂帶上的強應力作用使岩石發生擠壓摩擦,造成熱量增加。於是,地下熱氣流通過斷裂處不斷逸出地麵,並上升到高空,形成條帶狀地震雲。那麼,輻射狀地震雲是怎樣形成的呢?他們認為是由於震中處於某些應力高度集中的斷裂交會處,而且,應力隨距離漸遠而衰減,因此便形成了焦點對應震中的輻射狀地震雲。

地震雲的形狀

據史料記載及人們的觀察,地震雲多呈帶狀,似龍、似蛇,或似草繩,或呈輻射狀、肋骨狀。其顏色有白色、灰色、鐵灰、橘黃、橙紅等。輻射狀地震雲從某一點向外呈指狀輻射,它主要出現在早晨和傍晚。由於霞光的關係,它可以呈現不同的顏色。雲的輻射中心多位於震中的上空,因此在鄰近地區常常看不到它的全貌,而隻看到幾條向中心會聚的指條狀雲。

古文獻的記載

清人王士禎在其所著的《池北偶談·卷下》中“地震”一節裏,談到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地震時,記有“淮北沐陽人,白日見一龍騰起,金鱗燦然,時方晴明,無雲無氣。”這裏說的龍,應該是一種長蛇狀的帶狀雲,陽光一照,便顯得金光燦爛。這便是地震雲中的一種。我國古代的許多縣誌和史書中都有類似的記載。

火山的奧秘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典籍《山海經》中就記載了昆侖山一帶有“炎火之山”,以為“山在燃燒”,因名“火山”。這是世界上關於火山的最早記載。

火山的噴發

“火山”是地球內部熔融岩漿等高溫物質噴出地表堆積形成的高地。火山噴發時,地球表麵就像被炸開了一條連接地心深處的通道,一根通向岩漿源地的“喉管”。一時間,大量熾熱的岩漿、氣體、塵埃和圍岩碎屑、熔岩塊、石塊等,從“喉管”中噴突而出,衝向高空,形成一根巨大粗壯的火柱。火柱衝至定高度,體積急速膨脹,形成了似氫彈爆炸的蘑菇狀煙雲。煙雲是由噴出的氣體、水蒸氣以及細小的火山碎屑物(包括火山灰)、岩屑物質等構成的,其中帶正電荷的大量水汽與帶負電荷的火山灰在高空相遇,由於高空氣溫低,兩者迅速結合凝成雨滴,以暴雨形式降落,並伴有電閃雷鳴,形成了一幅既壯麗又可怕的自然景象。

火山的分類

火山按其活動性質,可分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種類型。活火山是指具有活動能力的火山,包括那些現在還在經常噴發的火山和那些雖已長期沒有噴發,但在人類曆史上有過噴發活動的火山。休眠火山是指長期沒有噴發活動,但將來可能還會噴發的火山。它和活火山之間很難劃出明確的區分界限。死火山是指已經沒有活動能力的火山,有的還保存有火山特有的形態,但在曆史上既沒有噴發的記載,又無活動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