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全稱“澳大利亞聯邦”,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與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其國名源於拉丁文australis,意為“南方的土地”。大約在公元150年,希臘地理學家就曾意識到南半球有一塊土地,並將想象中的這塊土地稱作“未知的南方大陸”。1531年法國製圖學家奧龍斯·菲納在他繪製的世界地圖中,也設想南方有個大陸,稱Terra Australis,意即南方的陸地。
1605年,荷蘭人威廉·揚茨第一個到達澳大利亞西海岸,但他不知這就是那南方大陸。17世紀中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和人員多次到達澳大利亞的西部海岸,他們把西部海岸命名為新荷蘭New Holland。1769年,一位英國船長又把沿澳大利亞海岸航行過的東南部和東部海灣地區稱為新南威爾士。到19世紀初葉,另一船長馬修·費林德發現從澳大利亞西海岸,到澳大利亞東南和東部海灣地區之間,有一條連續不斷的南海岸線,這才意識到澳大利亞是一塊大陸。他在1814年7月17日出版了《南方大陸之行》一書,建議這個大陸應該叫澳大利亞,其名稱來自拉丁文australis。1817年麥闊裏總督采納了這個建議,從此澳大利亞才成為官方正式使用的名稱。1901年1月1日,正式組成“澳大利亞聯邦”。
意大利國名的由來
關於意大利國名的由來主要有兩種說法較為流行:一種說法是,在遠古的時候,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利亞區被人們習慣稱作“威大利亞”(Vitalia)。“威大利亞”的意思是小牛生長的樂園。逐漸地,當地居民根據讀音的習慣把字母“V”省略了,這樣就成為Italia,即“意大利亞”。到公元前5世紀的時候,這個名字傳遍了整個亞平寧半島,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半島的名稱。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正式把亞平寧半島命名為意大利亞。在英文中ItMa作Italy;中國譯名是從英文轉來的,所以寫作“意大利”。
還有一種說法是,意大利的名稱是由一個古代部落名字演變而來的。古希臘人最早到達亞平寧半島的普利亞地區附近後,把這裏的維圖利部落稱為Italoi。後來羅馬人統治時沿用了這個名稱,並把它作為半島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稱呼。因此,Italia(ItMoi的拉丁文寫法)這個名稱產生了。1870年撒了王國統一亞平寧半島,“意大利”一詞正式成為統一王國——意大利王國的國名。二戰失敗後,意大利進行改革,1946年6月2日成立意大利共和國。
伊拉克國名的由來
伊拉克全稱“伊拉克共和國”,位於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其國名由來,說法不同。
1.在阿拉伯語中,伊拉克的含義是“陡崖”。伊拉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但平原的西南邊緣和阿拉伯沙漠交界的地方有石灰岩峭壁,高達7米左右,其中很長一段和幼發拉底河平行。這些峭壁和平原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人們便稱這片地區為“伊拉克”,並成為國名。
2.“伊拉克”一詞,在阿拉伯語中為“血管”之意。由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及其彙合成的阿拉伯河連成的水網,在古代伊拉克這片肥沃的平原上,布局形如人體的血管。所以,古阿拉伯人將其稱為“伊拉克”。
3.取自當地居民很早以前就使用的地名伊拉克·阿拉比的前半部分,單就“伊拉克”一詞本身來說,有“低地”、“耕耘的土地”之意。由於這一地區的北部橫亙著亞美尼亞高原,東部和西部分別為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環繞,形成寬僅100公裏,長有600公裏的細長的伊拉克低地,故獲得這一稱號。
伊拉克為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起,建立了蘇馬連王國、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後巴比倫王國,後被並入波斯帝國。7世紀,並入阿拉伯帝國。17世紀初,成為奧斯曼帝國領土的一部分。1920年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8月成為獨立的伊拉克王國。1958年7月14日,成立伊拉克共和國。
西班牙國名的由來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古希臘人稱Liberia,古羅馬人稱Hispania。其國名由來與這兩個詞很接近。
另一種說法是它的名稱來源於腓尼基語Shaphan,意為野兔。因為古迦太基人來到此地後,在半島海岸一帶發現不少野兔,所以幹脆稱為“野兔”。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源於希伯萊-腓尼基語Espana,意為埋藏,轉義為礦藏、埋藏的財富。因為伊比利亞半島盛產黃金、銀、銅等,令腓尼基人羨慕不已,因而用“Espana”命名。
日本國名的由來
日本全稱“日本國”,是位於亞洲東北部、太平洋西北隅的島國。古稱“八大洲國”、“葦原中國”、“豐葦原瑞穗國”等。至神武天皇時(前42),將其建國的地方稱作Yamato,即“和”或“大和”,在日語中,Yama意為“山”,to意為“地方”,合起來原意為“多山之地”,是以地形命名的國名。這樣,“大和”一名便成為日本的國名。到了3世紀末4世紀初,在國都附近的大和地方,又出現一個統治整個北九州、勢力達到關東地方的邪烏國,又稱“大和”政權。所以,當時對日本的俗稱為“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