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之後,宋皇後首先說話,“諸位姐妹,哀家今天難得有空閑和諸位姐妹相聚,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從端午節到現在,我們還沒有舉行過球賽吧?這些日子待在宮中,簡直把我悶壞了,今天說什麼也要盡興玩一把。諸位姐妹,希望你們等會賽場上公平競爭,不要再當我是皇後,好不好?”
陶王妃率先說道:“皇後,這個你放心好了,這些日子,我們都沒有怎麼放鬆過,今天下午一定好好打一仗。還是老規矩?”
宋皇後微笑著說,“那當然,輸了誰也不許賴賬哦。”
其他眾人跟著符合,“誰也不許賴賬。”
楊嘯心道:“球賽?我賽!踢足球嗎?太有意思了,記的曆史上,足球曾經在宋代很下麵下麵下麵流行,太尉高俅就是靠踢球發家的,但是,踢球向來都是那些仆人,侍衛,或者宮女玩耍用來供皇親貴族觀賞的,想不到這些皇親貴族也耐不住寂寞,看來她們早已經十分熟悉球賽,看樣子沒少比賽。”
於是,晉王妃帶領眾人去內堂換衣服,不多會兒,六女身穿緊身的綢衣說笑著走出來,緊身綢衣將她們的秀美的身段襯托的凹凸分明,腳下穿的都是幹淨利落的白色繡鞋,看樣子這全都是踢球專用的服裝。陶王妃笑哈哈提著一壇子美酒,對楊嘯說:“楊嘯,你幫我抱著這壇子酒,今天你來當裁判,待會兒我們比賽睡熟了就罰酒一碗。”
楊嘯接過酒壇子,心中暗道:“這麼一大壇子酒,就算成年男子喝下去,也未必受得了啊?”
楊嘯跟著她們一直來到晉王府的後花園,原來這裏還真有一個專用的球場,古代的球場和現代不同,和現在室內足球的半場規模差不多,六人按照老規矩,分成兩組。宋皇後,晉王妃還有潘夫人一組,陶王妃,趙夫人和王夫人一組。宋皇後拿過球來,對楊嘯說:“楊嘯,你過來。”
楊嘯急忙來到宋皇後跟前,洗耳恭聽。
宋皇後說:“楊嘯,你當裁判,並且幫我們記錄比分。球教給你,等會開球後,你再將球發給開球房。”
楊嘯接過球看看,還真是一個皮球,裏麵顯然是充了氣,皮子的感覺十分好,掂在手中卻比現役足球輕了一些,楊嘯在學校乃是正選的前鋒,對踢球自然不陌生,自從穿越之後,還從未過過足球癮,現在球在手中,忍不住拋到腳上顛了幾下。
晉王妃驚訝地說:“楊嘯,你也會踢球啊?”
楊嘯說:“回稟王妃,我會踢一些,隻是不懂規則。”楊嘯說的是真話,誰知道這些皇後王妃玩的是什麼足球規則?
雙方隊員做了一陣子準備活動,宋皇後讓楊嘯開球。
楊嘯一個瀟灑的動作,將球開入場,雙隊員頓時開始了激烈的拚搶,楊嘯站在場邊津津有味地看著,賽場上,香色無比,這幾個美僑娘想不到各個都是身手敏捷,做出動作來十分下麵下麵下麵流暢。但是並不是像現代足球那樣具有極強的對抗性,而是傾向於半對抗,辦表演性。
宋皇後年輕的時候,也是馬背上的女將軍,見她接球之後,繞過防守的王夫人,飛起一腳,率先進球。
場上比分,一比零!
楊嘯坐在賽場邊上,一邊認真地記錄比分,一邊看著賽場上這幾位英姿勃勃的美僑娘浮想練練……
足球,在古代稱為蹴鞠。
蹴鞠“一詞,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遊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
漢代的《西京雜記》、《鹽鐵論》、《蹴鞠新書》、《劉向別錄》中都有關於蹴鞠的記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蹴鞠之習依舊下麵下麵下麵流行未衰。
唐代時,蹴鞠仍是一項很普遍的運動,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裏秋千風俗同“。但是,卻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氣的球:《宋朝事實類苑》中載:“顏師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雲:‘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顏謂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堅《初學記》:“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纖結之,今用皮,以胞為裏噓氣閉而蹴之。“
(2)設立了球門:《文獻通考》“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豈非時鞠之變歟?“
(3)踢法多樣:雙球門踢法:唐人仲無顏《氣球賦》中有記載。單球門踢法:從《蹴鞠圖譜》中可窺一斑。無球門踢法:一人或幾個人單獨踢,稱為打鞠;二人對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稱為場戶,如三人場戶、四人場戶。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足球製作技術也有所改進。唐代的製球工藝,有兩大改進:一是把兩片皮合成的球殼改為用八片尖皮縫成圓形的球殼。球的形狀更圓了。二是把球殼內塞毛發改為放一個動物尿泡,”噓氣閉而吹之”,成為氣球。吹氣的球,在世界上我國也是第一個發明。據世界體育史記載,英國發明吹氣的球是在十一世紀,較我國唐代晚了三、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