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媽媽懷胎一年才生下寶寶。剛剛出生的小海象穿著棕色的絨毛外衣以抵禦嚴寒。細心的海象媽媽會用前肢抱著寶寶哺乳,有時會馱著小海象出去玩耍。小海象要和媽媽待上三四年才能自己謀生。小海象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這是其他野生動物所比不了的。海象長得醜陋滑稽,像馬戲團的小醜一樣。它們的皮膚像老橡樹皮一樣粗糙,四肢短小,獠牙倒是特大號的,紅紅的小眼睛毫無生機,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有袋哺乳動物
有袋動物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亞及附近島嶼的草原和雨林中。它們的肚子上有一個敞口的育兒袋。有袋動物包括植食性的袋貂、袋熊和袋鼠三大類;還有肉食性的的袋狼、袋獾。食肉的有袋動物已經瀕於滅絕。袋獾屬於肉食有袋動物,它們的頭部巨大,血盆大口中長有42顆鋒利的牙齒,可以一口吞下獵物。它們一般晝伏夜出,並且總是單獨活動。袋獾通常以腐屍為食,除此之外,還吃一些鳥類、蜥蜴等。
樹袋熊胖胖的身體上長著兩隻直立的圓耳,看起來像個可愛的毛絨玩具熊,很招人喜愛。樹袋熊的手非常靈巧,能靈活地在樹上玩耍。帚尾袋貂是一種夜行性有袋動物,常年生活在樹上,毛色從淺灰白色逐漸變成近於黑色。它們的尾巴很長,十分適合抓攥,因此能利用尾巴懸吊在樹枝上。它們主要的食物是樹葉和樹皮,有時也會偷食其他動物產下的卵。袋狼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袋食肉動物。外形很像狗,攻擊性極強,一般在晚間活動。袋狼的生活習性至今沒人清楚,因為它們於1933年就在塔斯馬尼亞島上滅絕了。負鼠是生活在美洲的有袋動物,當地人稱其為“美洲袋鼠”。負鼠性情溫順,在夜間捕食昆蟲、蝸牛等無脊椎動物。負鼠大部分時間都會生活在樹上,行動非常小心。袋鼯也是一種有袋動物,並且身體兩側還長有翅膀。它們可以從高樹上跳下來,滑翔落地。小袋鼯剛剛出生時要躺在媽媽的育兒袋中,被媽媽嗬護著成長。袋熊的四肢非常強壯,並長有鋒利的爪子,擅長挖掘泥土。袋熊主要的食物有植物的根、球莖和樹皮等。
袋鼠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它是有袋目動物中最大的一種。大多數袋鼠喜歡生活在幹旱的地方,白天在陰涼的地方休息,晚上才出來尋找食物。剛出生的小袋鼠在媽媽的育兒袋中生活,幾個月後才可以離開育兒袋獨自生活。袋鼠的尾巴中長著尾骨,由軟骨和脂肪、肌肉組成。袋鼠的尾巴是一種強有力的生存工具,它能夠為袋鼠提供平衡,與後肢一起支撐身體,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在奔跑時袋鼠還可以改變奔跑方向以保持身體平衡。
袋鼠的視覺、聽覺、嗅覺都很靈敏,稍有異常,它們便迅速逃離險境。如果遇到異常強大的敵人而無法脫身時,它們會突然轉過身,飛快地繞過敵人,向反方向逃去。
袋鼠長著發達的後肢,因此擅長跳躍,一跳能達6~8米遠,真可謂是“跳遠健將”。它們的奔跑速度甚至能夠達到65千米/小時,猶如一輛中速行駛的汽車。它們跨出的步子相當於兩輛汽車的長度。
袋鼠是澳大利亞國徽上的一個標誌,它象征了優雅與力量。在澳大利亞國際航班的客機上,總是畫有一隻奔跑著的袋鼠,此外,把袋鼠的形象作為商標在澳大利亞也是極為常見的。
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是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最早出現在3500萬年前。它們的祖先起初在樹上跳躍著捕捉昆蟲,後來漸漸進化出翅膀一樣的飛膜。飛膜由薄膜般的肌肉和彈性組織組成。蝙蝠的食物由昆蟲變成了果實和花粉,少數甚至以吸血為生,如南美吸血蝠。
蝙蝠的種類繁多,大約有800多種。體型最小的是飛翼展開後隻有14厘米寬的豬鼻小蝙蝠,最大的是飛翼展開後達2米寬的狐蝠。蝙蝠的翅膀沒有羽毛,因而被大家稱做飛翼。飛翼上布滿了小血管,以便在飛行時散發運動時產生的熱量。
蝙蝠每天外出覓食兩次:一次是在黃昏,大約20:15~21:30:另一次是在黎明前,大約3:30~4:30。蝙蝠喜歡在池塘、河湖上空捕食,為人類消滅蚊蠅。
狐蝠體型巨大,展開的雙翼可達1~2米長,它的臉長得酷似狐狸。白天,狐蝠成群地倒掛在大樹枝上,夜間便出去采食野果、花蕊等。
吸血蝠以吸血為生,它們的牙齒像針一樣尖而硬。四處尋找睡夢中的牛、馬、羊等獵物。一旦發現獵物,它們就用牙齒撕破獵物的皮膚,並用舌頭舔食獵物流出的血液。
菊頭蝠長了一個形狀奇特的鼻子。它們的鼻子上沒有毛,隻是布滿了結構複雜的皮膚皺褶。這些皺褶能夠收集聲音脈衝信號。
葉鼻蝠長著一對寬大的耳朵,它們的鼻子很像樹葉,身體分成上、中、下三部分。雌葉鼻蝠的身體上長著假乳頭。這種乳頭是不能分泌乳汁的,但是飛行時幼蝙蝠會抓住雌蝙蝠的乳頭,能夠避免摔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