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海洋動物(1)(2 / 2)

海蜇的身體柔軟無力,猶如白色的降落傘一樣在水中遊蕩。但是,海蜇可以蜇傷人類。海蜇的觸手就是它的武器,而這些觸手上有許多有毒的刺細胞,刺細胞內有刺絲囊,囊中有中空的刺絲。當受到刺激時,刺絲便像投槍似的擲出,把毒液刺進侵襲者的體內。這些毒液能使人感到強烈的麻痛感。

兜水母是一種酷似水母的櫛板動物,長約3~4厘米,長著一對觸手,可輕而易舉地捕取獵物。兜水母的體表有櫛板,櫛板上密生著細毛,能夠用來過濾細小的浮遊生物,身體無色透明,常與水母一起在水中漂浮遊蕩。

海洋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的種類非常豐富,現存的有11萬種以上。同時,某些軟體動物已發展到了能利用“肺”進行呼吸的程度,同時身體還具有調節水分的能力,這使軟體動物與節肢動物構成了僅有的陸生軟體動物。

海洋軟體動物大都由頭、足、內髒三部分組成。由於大多數軟體動物都覆蓋有堅硬的外殼,所以又有“海貝”之稱。

軟體動物可分為單板綱、多板綱、無板綱、腹足綱、雙殼綱、掘足綱、頭足綱。它們分布很廣,從赤道到寒帶,從海洋表麵到萬丈深淵都遍布著它們的蹤跡。常見的海洋軟體動物有鸚鵡螺、鮑魚、烏賊、章魚、牡蠣、石鱉、海兔、海牛以及各種貝類。

沙蠶在海底有固定的巢穴,它們常常棲息在海灘的沙中或石頭底下,過著隱居的生活,僅通過身體的蠕動收縮進行運動。

巢沙蠶主要生活在沙灘上,它們長著堅韌的蠶管,管口部分略略彎曲,呈煙囪狀,伸出地麵之外,殼口處常粘連有大量海藻等雜物,以便於隱蔽。

旋毛管蟲大多穴居在一個棕褐色的管內,它們一般都生長在水深約十米的珊瑚礁中,喜歡附著在造礁珊瑚的骨骼上。珊瑚長大後,穴管則夾在珊瑚骨骼內,頭端長著兩根主軸,主軸四周有很多羽狀的鰓冠。鰓冠從穴管中伸出時,呈旋轉狀。

旋毛管蟲的鰓冠顏色因珊瑚礁的深度和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有藍色、天藍色、紫色和白色等多種顏色,外觀非常漂亮。

海筍是嵌在岩石中生活的,它的鑿岩能力很強。海筍在鑿洞時,兩片殼會以扭動和搖擺的方式在堅硬的岩石上鑿出藏身的洞穴來。

貝殼在幼年時的生長速度很快,到老年時生長逐漸放緩甚至停止。貝殼的身體結構是這樣的:在貝殼與身體之間有一層叫做“外套膜”的薄層,生長時,外套膜能持續分泌出碳酸鈣物質,這種物質不斷地沉積在殼質上,時間久了,便結成了具有保護作用的堅硬外殼。單殼類沿著螺口邊緣以自我盤卷的方式生長,雙殼類則隻在兩貝殼邊緣處增長,貝殼生長方向始終不變。貝殼表麵上的紋路是對生長環境及生長速度的真實記錄,這也是貝類年齡的顯現。

石鱉是貝類中的原始類型,由八枚覆瓦狀排列的殼片連接而成,其行動非常遲緩,外形很像海龜。石鱉的頭和足掩蓋在貝殼的下麵,頭上沒有觸角,也沒有眼睛,隻是在腹麵有一個非常大的嘴。它們的足有很強的吸附力。一旦受到驚嚇,身體便會牢牢地吸附在物體的表麵,很難用外力將其摘取下來。

魷魚和章魚均屬於貝類,它們是軟體動物中進化最好的一類。因為它們能在大海中像魚一樣飛快地遊動,所以人們常將它們誤稱為“魚”。魷魚和章魚的身體都由頭部、足部、內髒囊、外套膜及貝殼五個部分構成。奇怪的是,它們的貝殼長在體內,足長在頭頂,而且足上帶有吸盤。魷魚和章魚在頭足類中又屬於不同的類群,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魷魚的足是8條,而章魚比魷魚多了兩條足。鸚鵡螺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貝類,也是現今地球上唯一保留了真正外殼的頭足類動物。因為它的貝殼上長滿了紅色的火焰狀斑紋,所以叫鸚鵡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