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坐著或站立時,就會造成持續重力能,采用特製的重力轉換器就可以轉換成電能。美國桑托斯公司的超級市場,在出入口處安裝了旋轉門,在地下室安裝了一套發條式能量收集器和轉換器、發電機、蓄電池等。每天數以萬計的顧客進進出出,都要用手推動旋轉門,還要在旋轉路上停留1~3秒鍾。人們發出的生物能就被能收集器收集起來了,經過轉換變成了電能。
還有一家公交公司將發電裝置埋在行人擁擠的公共場所,上麵有一排踏板。當行人踏上時,體重壓在板上,使與踏板相連的搖杆從一個方向帶動中心軸旋轉,從而啟動發電機發電。美國還在紐約一條繁華的馬路上,鋪設了20塊金屬板,在每塊板下再放上一個儲蓄循環水的橡皮容器。就利用汽車在金屬板上壓過時,使金屬板將容器內的水高速壓出,經地下管道通往路邊的發電機房,推動水輪機發電。當汽車過後,橡皮容器又恢複回原狀,水又返回容器內,準備再次受壓。如此往複循環,就可源源不斷地發電。據測量,一輛5噸重的汽車壓在金屬板上,就可產生7度電。
還有,就是人體生物能的“熱能”,也可利用。人體每天都要散發大量的熱量,並通過輻射傳播出來。據實測,一般一個5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晝夜所消耗的熱量約為2500千卡左右。這些熱量若蓄集起來,可以將50公斤的水,從0℃加熱到50℃。利用人體的熱能製成溫差電池,就可以將人體熱能轉換成電能。這種溫差電池,可以做得很精巧,放在衣服口袋裏就可以工作。可用它當電源,給助聽器、袖珍電視機、袖珍收音機、微型發報機等供電,自己發電自己使用。這種“自主式”人體熱供電的微型發報機隻有半個火柴盒大小,輸出功率為5微瓦,作用距離可達16公裏。美國新澤西州修建的電信電話公司總部大樓,利用全公司2000多名職員的體溫供暖,室溫可保持在18℃以上,隻有當室外氣溫下降到-9℃以下時,才需要通暖氣來取暖。
專家們預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開發利用自身的人體生物能,必將取得更大成果。
“生物冶金”——正在發展中的細菌采礦
今天,在傳統的工業將被以新的生物學為基礎的生物工程產業逐步取代的趨勢下,人類利用生物技術創造了種種奇跡。除上麵談到的綠色植物轉化成各種形式的新能源外,在礦業開采過程中,也能應用生物工程技術獲取多種多樣的資源,同時也能節省許多能源。
在這方麵,一些國家摸索出了許多成功經驗。比較成熟的生物工程再生能源技術有:
常規的開采工藝對地下油層中60%左右粘滯性強的油束手無策,過去把含有這種油的舊井常常被宣判為“廢井”。現在采用生物工程新工藝,實現“微生物三級采油”,就可較徹底地開發這一寶貴資源。
利用兩種真菌使煤降解為液體,實現煤液化技術突破。
利用“生物冶金技術”,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特殊本領提取金屬的方法。許多微生物具有吸收和富集重金屬元素的能力,經過篩選、改良,就可以把這些微生物用於“采礦”,有的可節能、有的可產能。當前世界上正在大力推廣“細菌浸礦”方法,約有30個國家開展了這一研究。至今,人們已發現了20多種回收金屬的微生物,已有金、銀、錳、鋅、鈦等21種金屬可由微生物提取,其中,在低品位硫化銅礦和鈾礦的浸出方麵,已取得顯著效果。美國用細菌浸礦所得的銅,已占全國銅產量的10%以上。加拿大曆年來用細菌浸出的鈾已達230噸。世界上20個大礦山每年用細菌浸出的銅約有20萬噸之多。據估算1982年全世界用這種辦法所得銅量,相當於我國當年銅產量的80%。
利用厭氧細菌提硒技術,是美國於1985年研究出來的,用一種厭氧細菌從鈾礦廢水中回收硒的技術,已取得明顯成效。
我國從1965年以來,已先後進行了銅、鈾、錳等金屬的細菌浸出實驗,並已取得一定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