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穎的發電技術(3)(2 / 2)

90年代初,日本還開始研製一種超微型“生物燃料電池”,它的原理同以氫為燃料的電池一樣,但它是以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為主要燃料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為人造胰髒器官提供動力,將其埋藏於病人體內。它可產生的最高電壓估計為11伏特,電流強度為01安培。

專家們預測,隨著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作為新型電源供應係統,到21世紀中期,有可能取代火力發電,形成強大的燃料電池發電網絡,成為重要的二次能源。

開發“第五能源”——節能開源節流

中國有句最常用的成語:開源節流。這句極富深刻辯證哲理的名言用到解決能源問題上,可說是再貼切不過得了。

1973年發生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能源危機,極大地震憾了全球,人們第一次感受到能源短缺對於各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威脅,厲行節約,盡力減少能源消耗已迫在眉睫。人們經過研究,驚奇地發現現有的耗能設備和耗能方式,竟使世界能源總量的50%~70%被白白浪費掉了!

這種形勢迫使人們認識到:節能,是與開發煤炭、油氣、水力和核能並舉以解決能源危機的根本途徑。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把節能譽為“第五能源”——它可能比通常任何一種能源會更有效地“增加”能源。

當前,世界又麵臨新一輪能源危機,新型能源的開發利用尚未成熟。在世紀交替之際,一麵抓緊開發新能源,一麵厲行節約,盡可能合理使用珍貴的能源,就成了世界性的重大課題。

節能,就是指提高能源效率,即提高有效利用能量與能源總體內含的能量之比。當今世界,這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能源利用好壞的一項綜合性指標,也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實用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同時又是解決一個國家能源問題的可靠途徑。節能的主要目標是提高設備的能量利用率,極力減少餘熱排放量。

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和預測,全球能源消費量1960年至1985年期間增長了125%;今後雖然由於多種因素,將會使能源消費量增長速度有所降低,但在1985年至2020年期間的世界能源消費量仍將增長50%~75%。而同時世界能源生產速度卻遠不可能同步增長,比如,在1983年時曾估計到2020年時,新能源資源將占6%,但到1990年時預測值減為15%~3%。常規能源的增長速度也不會超過20%。如此大的缺口,如何彌補?

因此,積極有效地開展節能工作,普遍采取開發與節約並重的方針,必將取得重大突破。據專家估計,能源需求量依靠節能可減少25%~30%。世界望學會的一位專家認為,美國在不使公眾生活水平下降的情況下,可以節省目前所消耗能源的50%。日本學者認為,到2000年時,日本可以節省能源245%。我國專家也指出,如果從1980年至2000年,我國能使節能量達到95~10億噸標準煤,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由每億元消耗能源1034噸標準煤,下降到611噸標準煤,就能在能源上保證到2000年實現國民經濟翻兩番的發展目標,或者說,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真正出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節能。

隨著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高新技術裝備的不斷湧現,工藝流程的不斷改進,“高能耗型”產業結構必須逐步全麵向“節能型”、“智能型”和“高增殖型”產業結構轉變,耗能少的高技術產業應成為骨幹產業,使能源消費模式更趨向科學合理,這已成為全球生產和生活在能源方麵的大趨勢,經過近些年的努力,世界各國專家們已尋求開發了多種節能技術,其中包括:使用新型高技術裝備改進能源消耗方式;降低生產過程的能耗,回收生產過程各階段所釋放的熱能;開發多種高效實用的新型能源轉變形式,以適應高新技術發展的需求;采用能效高的新生產程序,盡可能使用耗能低的材料和產品;等等。令人欣慰的是這些節能技術已獲得了進步,發揮了重要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