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鬆井出征之前,日本大本營在《關於派遣軍之奉敕命令》中向他下達的任務是:“掃蕩上海附近之敵軍,占領其四方要地,保護上海僑民之生命。
同時,參謀總長載仁親王葉將派給鬆井石根的部隊,除了第3師團外,還有一個欠卻天穀聯隊的第11師團。
而他們的武器裝備有榴彈炮,高射炮,迫擊炮,裝甲車,偵察機,重機槍,野戰毒氣等等,以及還有其它數目不少的保障部隊。
而跟隨鬆井石根出征的是他家鄉名古屋的第3師團,和善通縣的第11師團,共約4萬人。
當時日本隻有17個常設師團,平時每個師團的兵力隻有1萬1千多人;戰時擴編成特設師團,人員由原來的1萬多人變成2萬四千人,或者是2萬8千人;也就是說17個常設師團也由原來的38萬人,擴編為74萬人左右。
而且日軍除了後備兵役88萬人外,還有240多萬人,而其它的各種各樣地兵員合計共448萬人。
因此使得日本的軍國主義可以為他們的對外侵略,和擴張政策,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的援軍。
但是由於杉山元陸相等人認為三個月即可以滅亡華夏國,而且他們還見識過;1萬2千人的關東軍以少勝多,將20多萬的張學良部隊輕輕鬆鬆地趕出了東北三省。
所以當鬆井石根強烈要求給他五個師團的兵力,但是最後,杉山元陸相等人還是堅持隻給鬆井石根2個師團的兵力而已。
但就算是如此,鬆井石根此時此刻的內心還是狂野不羈充滿戰爭欲的;現在的他是十分渴望能夠親自率領大軍征戰華夏國,拿下南京,打垮蔣委員長的政府,建立他的夢想中的‘大亞細亞主義。’
於是,浩浩蕩蕩的日本艦隊,就從日本海黑壓壓地裝載著第3師團;和第11師團他們,駛上了太平洋西岸,向著東南方的華夏國,戰意激揚地前進而去。
此時,是上海。
黑漆如墨地夜,寂靜無聲地籠罩著大地,仿佛隨時有什麼大事情即將要再次發生在這個多災多難地大城市裏麵。
“轟隆隆隆!轟轟轟!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
“轟隆隆隆!轟轟轟!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
“轟隆隆隆!轟轟轟!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
半小時後,突然,排山倒海地炮火聲便響切了整個上海城。
同時,成百上千枚炮彈仿佛密密匝匝地雨點一般,瘋狂地傾瀉到與北四川路交叉的紮江路上;這條東西向的馬路是聯結著閘北和虹口的幹道,也是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的前沿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