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第 48 章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
……
對英國這個國家的認知其實不少,從小時候第一次似懂非懂地讀到資本原始積累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個曾經雄心勃勃地試圖讓國旗飄滿全世界,試圖追趕太陽腳步的國家,所以時至今日,不管主觀上是否高興,客觀上,英語卻的確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當然了,說到英國,說到倫敦,自然地,腦海裏還有大本鍾;一份以時間命名的報紙;流傳數世的濃鬱的皇室傳統;那些個帥得冒泡的足球運動員;無數戴著黑色高帽子的紳士,以及,我小時候狂熱崇拜過的偶像撒切爾夫人……
然而,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的一瞬間,我的腦海裏第一個反應出來的,依然是英語,是那首最初引導我接觸到這種語言的英文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這是一次愉快的旅程。
進入暑假了,我的學術研究陷入了瓶頸,始終無法找到突破口,而在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of London,簡稱UOL)的一個項目合作方則在治療過程中遇到了十分疑難的問題,認為我的研究成果可能對他們有所幫助,發來了邀請函,請我前往研討。
臨行前的頭一晚上,接到斯坦福的在讀博士,帥哥阿隆的電話,知道他也在受邀範圍。他鄉遇故知,總是十分愉快的事情,於是,匆匆收拾行囊,興衝衝地便出發了。
不管規模大小,每一次的高端學術研討都是一次愉快的交流與體驗;每一次的頭腦碰撞都能引發一些相關的思考,所以整個議程中間,感覺受益良多,而意外的是,闊別一年後重見,阿隆帥哥的形象氣質竟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位來自浪漫國度的金發帥哥穿著軍綠色的短打襯衫和短褲,頭上偏戴一頂褐色寬邊遮陽帽,打扮十分地牛仔範兒,要多酷有多酷,要多帥有多帥,惹得我從見麵伊始就開始止不住地對著他大吹口哨。
與會人員清一色的都是博士乃至雙博士,若不是我曾經有過本科就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論文,碩士期間若幹論文獲獎的輝煌曆史,生生地就要在這個學曆堆子裏被嗆死活埋。
研討一共進行了三天,每一次都很激烈,我不管是否相關,一律埋頭速記著大家各種五花八門的設想,在最後一次研討的時候,隱約感覺自己捕捉到某些重要的東西,卻又一時無法理出清晰準確的輪廓。
研討結束是一個冷餐會,然後便安排了倫敦兩日遊的參觀活動。
我一看日程安排,倒吸一口冷氣。第一天從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啟程,途經無數無數的景點,直至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結束。第二天也一樣,從早到晚,包括了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科文特加登(Corent Garden)等等等等,若幹若幹都是密密麻麻的景點。
雖然到英國一趟不容易,但也不能這個樣子吧!
旅遊嘛,總要自己舒心才好。我想了想,決定脫離團隊,隻挑選一兩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景點細細參觀,其餘不論。約阿隆跟我結伴,阿隆卻說有重要安排,不便與我同行。
OK!獨自旅遊,誰說沒有樂趣?
我第一處特別想看的地方是倫敦塔。看過資料,知道這座難得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裏,有世界著名的105克拉科-依-諾爾(光明之山)鑽石;與此同時,在長達十個世紀的時光中,這裏上演過無數有關王室的密謀,以及慘無人道的關押,處決和酷刑。我喜歡這樣一些地方,曾經凝結過人類欲望最繁華絢爛的曾經,又同時,刻錄著一個社會蘊在最底層的深重災難,以及,殘酷人性。
早上9點30分到達倫敦塔,跟著守衛參觀,聽他詳細解說了有關烏鴉的傳說,看了曾經奪取過無數人的生命,如今化為一個曆史遺跡的絞刑架,最後到達殘酷的集中地血腥塔(Bloody Tower)。早已看不到腥風血雨,但看著厚厚的城堡的磚石,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隱約的風霜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