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劉國軒拜帥 第二更(1 / 2)

高桂英和李岩這路大軍東進的同時,以沐天波和宋獻策為首的10萬明軍從廣西北部也是緊鑼密鼓的東進,他們與當地的明軍已經聯合,一舉拿下了湖廣北部。

接下武漢南部,兵鋒直指江淮一帶,與劉澤清以及江陰三公的隊伍彙合之後,向南推進。

這路兵馬也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目前也打到了福建北部。北直隸和南直隸來的援兵馬加在一起,現在福建北部的明軍已經超過了30萬。

林毅的兵馬剛一到達福建東部海域,就接到了各地來的奏折,幾乎全都是捷報。現在高桂英和李岩這路兵馬已經打到了福建境內,徹底趕跑了葡萄牙殖民者,而且他們的人馬發展迅速,連李定國的人馬加上收編南軍,現在他們這路人馬超過20萬。

北邊宋獻策和沐天波、江陰三公、劉澤清等三十多萬大軍已經打到福建北部。

林毅這一路人馬,連水師帶岸上的兵將加上收編的南軍俘虜,加在一塊,現在也有20多萬。

林毅這麼一算,福建西部、北部和東部的明軍合在一塊,總兵力接近80萬。

林毅看眼前的形勢,最多再用一個月。西路軍的水師和他的水師就能夠實現海上的鐵壁合圍,到時候百萬雄師圍困大南帝國的京師,鄭芝龍已經是甕中之鱉。

但是對於鄭芝龍,此人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為了照顧鄭成功,也是為了這一帶黎民蒼生少受戰亂之苦考慮,毅還是願意以安撫為主剿滅為輔。

於是他找來了鄭成功商議對策。

“成功,接下來的仗我們該怎麼打呢?”

鄭成功何等的聰明,瞬間就明白了林毅的用意,因為仗打到現在已經非常明朗了,大南帝國隻剩下彈丸之地,幾座孤城,根本無力與大明軍對抗,這仗非常好打,直接進兵,大南帝國的覆亡隻是個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並不遙遠。林毅之所以這麼問他,並非是沒有策略,而顧及他的父親鄭芝龍。

鄭成功立即跪倒在地,“監國大人,仗該如何打就如何打,請大人下令,成功願肝腦塗地,願為前驅。”

林毅一笑,“本監國知道成功對大明朝忠心耿耿,也從不懷疑你的忠心,但是本監國還是希望南安王認罪伏法,歸附大明朝,你們父子團聚,一家子團圓,百姓也早日結束這刀兵之苦,還眾生一個太平。不知成功可有良策?”

鄭成功非常感激,“多謝監國大人開恩,我們鄭家世受皇恩,就應該矢忠朝廷。可惜父王他一時鬼迷心竅,做出逆反之事,承蒙監國大人所不棄,大人對我們鄭家天高地厚之恩……成功倒是有一計,不知可行否?

“但說無妨。”

鄭成功說自己的三叔鄭鴻逵最疼自己。當年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時候,通過老師錢謙益和師娘柳如是,他和這個三叔多次接觸,當時的鄭鴻逵在鎮江任總兵。他閑暇的時候,鄭成功還跟著他這位三叔學過武藝,他們叔侄倆無話不談,鄭成功最願意接受他這位三叔,甚至勝過他的父親,鄭鴻逵曾經對朝廷忠心耿耿,對大明朝矢誌不渝,今天之所以走到這一步,也是迫不得已。鄭成功打算先遊說自己的三叔鄭鴻逵。如果他能夠投降大明,然後他們叔侄再進京勸說自己的父王鄭芝龍,讓他回心轉意,認罪伏法。

鄭成功把自己的想法,毫無隱瞞,坦誠相告。

對鄭鴻逵其人,林毅也是有所了解的,曆史上他的確沒有跟著鄭芝龍投降大清。而是跟著鄭成功走出了一條反清複明之路,因此林毅思忖之後就采納了鄭成功的這一計策,他也相信鄭成功能夠大義滅親。

但是,林毅仍然擔心鄭成功的安危,雖然鄭成功與鄭芝龍、鄭鴻逵是親父子、親叔侄,血濃於水。但是在皇權大於一切的時代,親情顯得那麼嬌弱不堪。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權勢利益,父子反目,夫妻成仇,手足相殘,這樣的事不勝枚舉。

而且林毅也知道,曆史上鄭芝龍跟鄭成功親父子他們走的路不同。因此林毅打算讓鄭成功多帶些人手。並準備親自給他挑一些精兵強將帶在他的身邊,關鍵的時候以助他一臂之力,以免遭受不測。

“有大人錯愛至此,成功萬死無憾。成功辭去不成功便成仁,不勞大人掛念,有紀子陪我一同前往足矣。人太多了反而是累贅,行動諸多不便,成功此行少則一個月,最多三個月,如果超過了這個期限,成功未有音訊,監國大人盡情發兵,蕩平福州和南安。”鄭成功婉言謝絕了。

“還是那句話,願你能夠成功。”林毅一看也沒有勉強。

計策定下來之後,鄭成功帶著田川真紀子,輕裝簡從。僅帶了十幾個隨從十幾匹馬,上了一條中號的戰船,他們當然得走水路,而且走水路也近,往漳州廈門一帶而來……

鑒於鄭成功的這一計策,林毅命令高桂英、李岩,還有他這路兵馬,暫時停止攻打南國,等待鄭成功的消息。

大南帝國的京師福京,也就是後世的福建省福州市。

此時作為大南帝國的帝王鄭芝龍在龍椅上再也坐不住了。皇宮禦宴,三宮六院,什麼後宮佳麗三千,這些他全都顧不得了,因為現在他的大南帝國處處都在吃敗仗,形勢岌岌可危。從西邊到北邊到東邊,從岸上到海上都是兵敗的消息,現在他的龍書案上堆積如山,全都是兵敗球員的告急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