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雲寺離海西市不遠,走高速大約一個多小時,加上一小時多的國省道,就差不多到了。寺院建在一座大山上,還不到半山腰的位置,海拔不高,枕靠大山,依山起勢,一殿一殿往上建,但總體規模並不大,最多算個中小規模的寺院。寺院所在的鎮倒算是一個大鎮,在當地頗有文化底蘊,一些祖輩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小有名氣,逢年過節,鎮上的表演常能吸引不少十裏八村的客人,也常有些外地遊客慕名而來。鎮裏有一條自西向東的河流,可以通行小船支,從這條溪順流而下,不要兩個小時就可直達大海之上,而小溪的上遊在於隔壁的一個縣,據說那裏每年冬季都會有鴛鴦等稀有的候鳥在水中嬉戲,真是難得的風景,可以說這個鎮地理的位置優越,是個風水寶地,但仙雲寺似乎是有意低調,可以說沒有什麼名氣,知道的人並不多,在名寺雲集的今天,這裏最多也就是在一些曾經到過的人口裏提起過。畢竟,這裏的建築算不上雄偉,甚至叫簡單,讓人無法印象深刻,香客裏多數都是周圍的村民們,看不出有什麼豪門商賈,不過,了解的人卻懂得這裏有一位法師,年紀不大,四十多歲的人,據說修行的功力深厚,精通易經,不少當地實權人物,甚至京城高官也拜其門下,一些得到過指點而發了大財的商界大腕亦是寺院的長期捐客。隻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簡易公路通往寺院,但說起變化還真不少,近幾年道路拓寬了,兩旁都綠化種起了樹,沙土路鋪上了水泥,行車方便許多,據說這些錢都是德雲法師一人募集而來的。大明將車子從側旁的大門開了進去,停穩之後,看了看四周,似乎沒什麼人影,看來今天來得正好,否則,真不一定有時間碰到法師本人。據世銘說,在那些佛誕日菩薩生日等大日子,附近的百姓會把他團團圍著,那場麵好象蜜蜂圍著蜂王轉動,一層一層,一撥一撥的,求指點求算卦的,求平安求祝福的人很多,什麼各色人物都有,德雲法師基本上來者不拒,隻要有時間,基本上都有小談的機會,但如果需要長談,機會少之又少,據說這樣的人非富即貴。大明決定先在寺院內走一走,這裏今天還是頭一次來,雖然他在海西市也曾聽說過德雲,還是通過西藏院的朋友得知的,印象不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能掐會算號稱手眼通天的人物不少,不過其中龍蛇混雜,泥沙俱下,多數都經不起時間的推敲,就算是有背景有門路的其實不少就是些物質交換的開口,你不來我不往,你給夠了籌碼才有交易的機會,什麼事情都不算稀奇。這個經濟快速發展財富劇烈變動的改革年代,社會的道德觀價值觀都在激烈膨脹和碰撞,還是那句老話,富貴險中求,最後神馬都是浮雲。大明其實也越來越看清楚那些豪門背後的勾當和交易,甚至連佛門也難免墮入紅塵俗世。當然,這次如不是受人之托,也不會驅車百多公裏到這裏。看看正是中午時分,大明覺得有些疲憊,不如先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下山間的氣息,調整調整,也當是個休息。寺院不算大,依山而建,進入山門,是一片不算開闊的庭院,中鑿“放生池”一口,池水透徹鑒人。池上方,是天王殿,有如來七佛塔和一座經幢。殿正中為彌勒佛;後壁站著神態莊嚴、手執降魔杵的韋馱菩薩。兩廂端坐著四大天王。彌勒佛像和韋馱像,用香樟木雕成,形態生動;佛龕造型繁華、精雕細琢。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像,慈祥、莊嚴;阿難、迦葉侍立兩側,形意自然。兩廂十八羅漢,姿態各異。大雄寶殿後壁,有“大悲神”壁塑一座,壁塑佛像神像情態各異。觀音大士威嚴肅立,善財、龍女姿態端莊栩栩如生。後麵還有妙法堂、藏經樓、千佛殿等主殿以及東西廂房等建築。主殿之外有幾株古柏鬱鬱蔥蔥,樹杆中央生出嫩枝,年齡估計得有數百年。大明忽然發覺在個側殿的門外有個功德碑,仔細一看,想不到?功德碑上赫然在目的名字,有本市的劉副市長等幾位領導,顯然不是重名,否則不會幾人都在,果然,?不出所料,這裏應該有不少的信息量,今天看來是走對了,大明心想。忽然,大明覺得身邊有股淡淡的花草香,讓大明不禁有些陶醉,象桂花,又有點象玉蘭花象,總之香氣飄得讓人覺得心裏有些癢癢的,側身望去,大雄寶殿上不知道啥時候多了一個美女,芳齡看上去不過二十開外,瓜子臉,皮膚細膩,眼睛透徹而明亮,長發飄飄,身穿白色的花邊上衣,黑色的短裙配黑絲長襪,特顯身材的高挑,不過美女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大明,邊走邊看手機,大明覺得麵熟,但一時間想不起來是在哪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