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寶道:《紅樓夢》第五回關於十二金釵判詞和《紅樓夢》仙曲就像美麗的謎一樣吸引著所有讀者爭相解讀,但是莫衷一是,不知先生能否告訴我真實的意思呢?
先生道:事實上《紅樓夢》第五回關於十二金釵判詞和《紅樓夢》仙曲就是整部書的主題、結構及全部主要人物的命運的集中展示,正確的認識和解讀判詞和仙曲就能準確解讀整部書。在此我可以一一解給大家聽,以便每一位讀者真正認識和把握這部書。下麵,我就每一首判詞作以原本用意麵上的解讀,希望你認真領會。
正冊判詞第一首:
可歎停機德,【甲戌夾批:此句薛。】堪歎詠絮才,【甲戌夾批:此句林。】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甲戌雙行夾批:寓意深遠,皆非生其地之意。】
寶玉看了仍不解。【甲戌眉批:世之好事者爭傳《推背圖》之說,想前人斷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說,亦非常人供談之物。此回悉借其法,為眾女子數運之機。無可以供茶酒之物,亦無幹涉政事,真奇想奇筆。】
解讀:脂硯齋給了清楚的提示,所有判詞悉借《推背圖》之法,用圖示、謎語以展現眾女子運數之機。這一首講的就是薛林二人的運數,賢淑的薛寶釵孤苦的埋藏在冰雪之中,精明的林黛玉流浪在山林裏。關鍵的是薛林二人合傳,說明了薛林二人本是一體兩麵的結構,寫的是作者生命中兩個愛人,其實是一個主題,他以愛情選擇的方式展現自己的人生觀。在書中,薛寶釵代表的是封建傳統的仕途經濟理想模式,林黛玉代表的是山林平民隱士生存理想模式;與之對應的金玉良緣,就是指為官作宰、富貴傳家的世俗理想,木石前盟就是指自由自在、閑雲野鶴的平民生活。這就是作為《石頭記》的作者曹頓的矛盾而又切實經曆的兩種生命選擇。也就是說,自己不由得被選擇了金玉良緣,但是我的金玉良緣是孤苦的,最終被現實埋葬;自己真心希望生活的平民願望卻也因此失去,雖然自己身在名利場,仍念念不忘山林閑雲野鶴的生命之旅。並最終選擇懸崖撒手,走向山林。這是全書的主體所在。作者就是在這二律背反的心靈煎熬裏度過了自己哲學家一般的生命曆練。薛林二人合傳,正是全書的主題。薛林標注了我——曹頓的一生的心靈煎熬,我把這一對矛盾幻化成我的一對愛情選擇,用兩個人的形象展示給讀者。薛一雪,冰水也。代表了清國貴族統治。林,荒野也,代表了閑雲野鶴的檻外人生活。金玉良緣,就是世間俗人的富且貴的代指。木石前盟,平民生活的寫照。這就是批語“寓意深遠,皆非生其地之意”的含義。
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這首判詞寫的是元春,映射的是康熙。正確的解讀這首判詞的大意是這樣的。康熙的做法對不對,作者自康熙1699年第三次南巡給曹家帶來巨大虧空的時候就開始思索這個問題,到康熙亡故,二十多年以來,一直思考。康熙朝榴花似火、爛如朝霞的盛況到底會是什麼結局?答案很清楚了,康熙的奢靡與浮華給後代留下了巨大災難。給我家和他自己的統治都種下了死亡的禍根。康熙滿堂子孫,恰如似火榴花。但是,正是這些石榴子們爭權奪利,必然導致滿清政權,三代以後走向滅亡。所謂富不過三是也。康熙在虎兔交接之年死亡,大清朝的曆史也必然在諸石榴子們的爭霸、內外交困現實麵前,象秦朝阿房宮一樣消失在宣闐一炬之中。不要看到康熙石榴子一大群,煞是好看。這正是禍端根苗。諸位皇子的爭權奪利,不可調和的內亂是曆史的必然。這個人可不要與曹家大女兒太對景了看。所以,脂硯齋說顯極。不是說是曹寅女兒極顯,是“三春過後諸芳盡”極其明顯而已。元者,首也。元首隻能是康熙。康熙南巡,特別是第三次南巡,給曹寅留下了巨大虧空。在我看來,他是十分荒淫腐敗的,自那時以後二十餘年的災難足以證明了隻一點。康熙自我標榜的節儉美名是虛假的。康熙的荒淫浮華帶來的是他的兒子雍正用陰謀把他勒死在“天香樓裏”。這正是許多評論家說元妃是白綾勒死是一致的。康熙是被雍正及權臣害死,在那個時候的民間已經廣為流傳。
後麵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麵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雲:才自精明誌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甲戌雙行夾批:感歎句,自寓。】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甲夾批:好句!】
正如脂硯齋所言:“自寓”,就是作者曹頓自寓,卻不是說曹寅或者曹頫某個女兒自寓。這是脂硯齋明確提及的,隻是大家都不懂罷了。這兒是暗示曹頓的運數:自己聰明有才,為官之初也曾下定決心,革弊興利,實行法治思想,怎奈生於末世,積弊太重,終於不能挽回賈家敗局,終於在初春時節假死出家,坐船南下,遠遠的隱去了。到自己向往的南方島國去了。這再一次說明了曹顆(曹頓)假死出家的實事,不可與曹寅另一個女兒切實對景了看。曹寅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女兒離家出走或者遠嫁和番的,更不會是曹頫女兒的故事。說是曹頫女兒的更是荒誕到了不經之地步。整個探春形象就是曹顆(曹頓)的形象。是曹頓政治理想的形象表達。所有其他解釋都是猜測而已。所以,把探春說成是曹寅或者曹頫女兒是錯誤的。
後麵又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其詞曰:富貴又何為?繈禍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這一首是史湘雲的判詞,是曹顆(曹頓)真實妻子的形象。曹顆(曹頓)把自己的妻子分寫在薛寶釵和林黛玉身上,合攏在史湘雲形象裏邊,這是曹頓整部書的的第二個“兼美”結構。曹顆(曹頓)的妻子馬氏,自小孤苦,結了婚也沒過上好日子。曹顆(曹頓)承繼江寧織造以後,就是承繼了替父還債的職責。康熙時期,財政稅收體製十分混亂,貪汙腐敗盛行,宮內宮外大小官員,敲著勒索,侵吞公款。曹寅對此多次上書治理(可查史料),康熙一直沒有批準。康熙其實就是利用這種混亂的體製,讓自己的家奴把持鹽稅,收為自己使用而不走官中,賺取儉樸名聲而已。大家會覺得,皇帝使錢還需要這樣嗎?是的,皇帝什麼也不缺,就卻名聲。你看看清朝列位皇帝,不管多麼浮華都以儉樸自居。並且親自製造儉樸的故事,讓臣工宣揚。康熙南巡巨大的花費,名義上不用財政的錢,但是,康熙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家奴織造,並且給了他們十年的鹽稅收人權利。這個誰都明白,正所謂“你懂的”。我一曹頓,自做了織造之後,也曾經下決心如探春一般革故除弊,施展抱負。現實是殘酷的,這些經曆終於讓我真正辯清了是非,這些都是封建製度惹的禍,是康熙造的罪,這些債務是永遠也還不清的,隻要你還是他們的奴才。總有一天就會像“樹倒猢猻散”一樣滅亡。曹寅的慨歎,不停地在耳邊響起;曹寅父親因憂慮徹夜不眠的樣子,整天在眼前浮現。每天都想著,怎麼樣脫離這魔窟一般的地方,脫離這“玄墓蟠香寺”。向往著山林閑雲野鶴的生活。無人的暗夜裏,我曾經多次與妻子馬氏談論這些話題。我們決定采取“長家之計”,舍棄這些浮華虛榮,棄官出走,保存子孫長久。這些在小說裏秦可卿身上都有表現。秦可卿不僅僅是康熙的形象,也是曹頓政治現實和出世理想的一個“兼美”之喻。在馬氏懷孕以後,我們商定我假死出家,馬氏假意改嫁他人離開曹家,離開這是非之地。並留下一隻麒麟作為信物,如果生男,將來就拿此信物父子相認。這在書中就是遮天大王、襲人因汗巾子改嫁、丁郎認父、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本意。馬氏心胸豁達,大力支持我的決定,順利實施了這項計謀。馬氏離開曹家以後,品行高潔,守身如玉,正如埋人雪窟一般,堅守青雲之誌,德如蘭花之香,撫育弱子成人。“衛弱蘭,將玉涵”,幫助我的孤獨的妻子撫育了我的孤兒。史湘雲就像薛寶釵一樣孤獨苦守獨子,盼念著丈夫歸來。史湘雲同時又是豁達和知性的女子,也是我的知己,又與林黛玉一般。這一形象因為寶釵和黛玉分屬我的兩項誌向的緣故,她們歸結於史湘雲身上,是我的“兼美”的知己,是全部書中第二個兼美的形象。小說裏,史湘雲和薛寶釵、林黛玉俱為知己,馬氏作為我的妻子、我的知己的雙重本質歸於史湘雲一人形象。可是到了老來因麒麟相見的時候,已經是夕陽西下,老態龍鍾了。此所謂,展眼吊斜暉。但我還是要感謝的是那些幫助湘雲保護獨子蘭兒的“為弱蘭”和“將玉函”一幹朋友們。我歌頌的那些俠義客不是有的人想象的幫助廢太子刺殺雍正的一類瞎掰,而是一幫敢於違抗皇家責罰,幫助我和我全家的一幫義氣好漢。是他們的幫助,我才可以脫身;是他們的幫助,我的妻兒得以存活;是他們的幫助,我的書得以流傳。劉姥姥沒有放進俠客裏邊,是因為她是知恩圖報的善人。她是李煦一家落難時,王成家人收留李煦後人的感恩之舉。不是像我一樣,是犯了欺君之罪的人,這些恩人保護我就是俠義之舉了。王成就是李煦家人王可成的形象,也是書中和王家攀親的內涵所在。書中王夫人家姓王皆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