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積極樂觀,讓你充滿力量(1)(3 / 3)

“你可能會說,看牙醫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我經過考慮,找出了三個有利的理由:第一,我不是生活在中世紀,醫生不會在沒有麻醉狀態下揮舞鐵鉗為我拔牙,因而我感到安慰;第二,我挑選了一位定期進行深造的能幹的牙醫;第三,給我治牙,最多用一個小時就夠了。

“事實上,我這種心理上的創造性真發揮了作用。我不敢說我精神上有多麼快樂,但是,害怕情緒確實沒有了。當我走進治療室時,牙醫同情地問我:‘你今天肯定不願意到我這兒來吧?’我說:‘啊,你知道,這沒什麼可怕的!’

“我希望你鼓起勇氣,也試一試這種方法。將來你就不會被表麵的消極現象所左右。如果你這樣做了,就會發現壞事中也蘊藏著好事。努力使心理達到平衡會使你在與他人交往時大放光彩。”

有這樣一個規律:隻要你相信這樣做是對的,你就一定能成功。

很少聽說女士中有為自己的成績感到自豪,或者特別把自己的成就宣揚一番的。她們認為取得一些成績是理所應當的。女人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那就是:沒有完全學會如何積極表現自己和顯示自己的成績。

我們根本沒有充分地稱讚我們自己的優點。我們越早地發現並讚賞自己的優點,對我們的發展就越有好處。

想想你的得意事,別一味糾結煩惱

生活中應該有兩個目標。第一,要得到你所想要得到的;第二,在得到之後要能夠享受它。隻有最聰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步。

你想不想知道怎樣把在廚房水槽洗碗也當作一次難得的經驗呢?如果你想的話,可以去看一本談論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而很富啟發性的書。作者是波紀兒·戴爾,書名叫作《我希望能看見》。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幾乎瞎了五十年之久的女人,“我隻有一隻眼睛,”她寫道,“這隻眼睛上還滿是疤痕,隻能透過眼睛左邊的一個小洞去看。看書的時候必須把書本拿得和臉很貼近,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隻眼睛盡量往左邊斜過去。”

可是她拒絕接受別人的憐憫,不願意別人認為她“異於常人”。小時候,她想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跳房子,可是她看不見地上所畫的線。所以在其他的孩子都回家以後,她就趴在地上,把眼睛貼在線上瞄過去瞄過來。她把她的朋友所玩的那塊地方的每一點都牢記在心,所以不久就成為玩遊戲的好手了。她在家裏看書,把印著大字的書靠近她的臉,近到眼睫毛都碰到書本上。她得到兩個學位:先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得到碩士學位。

她開始教書的時候,是在明尼蘇達州雙穀的一個小村裏。然後漸漸升到南德可塔州奧格塔那學院的新聞學和文學教授。她在那裏教了十三年,也在很多婦女俱樂部發表演說,還在電台主持談書本和作者的節目。“在我的腦海深處,”她寫道,“常常懷著一種對完全失明的恐懼。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我對生活采取了一種很快活而近乎戲謔的態度。”

然而在1943年,也就是她52歲的時候,一個奇跡發生了。她在著名的梅育診所進行了一次手術,使她能比以前看得清楚四十倍。

一個全新的、令人興奮的、可愛的世界展現在她的眼前。

她現在發現,即使是在廚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讓她覺得非常開心。“我開始玩著洗碗盆裏的肥皂沫,”她寫道,“我把手伸進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我把它們迎著光舉起來。在每一個肥皂泡沫裏,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閃出來的明亮色彩。”

你和我應該感到慚愧,我們這麼多年來每天生活在一個美麗的童話王國裏,可是我們卻在混日子,看不見生活的美麗,吃得太飽,卻不享受。

快樂的人永遠受歡迎

為什麼有時候跟那些怨天尤人、懷才不遇的人在一起,自己就感到氣氛慘兮兮、悶懨懨的,整個人的情緒都似乎拖垮了;而跟眉飛色舞、顧盼自得的人相處,心情會被感染得好起來?

美國一位醫學博士對225名青年女大學生追蹤觀察三十年發現,壓抑感強的人,死亡比例高達15%;而性情開朗熱情的人,死亡比例僅僅是2.5%。一個樂意與人為善、幫助他人、扶危濟困的女人,總能獲得精神的快慰與心情的舒暢。

良好的情緒和心境,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