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苦難成為機會
人生有很多選擇,但唯一不能選擇的是父母。當你降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時,苦難也就注定要伴隨你,那麼你將如何對待呢?
在北京西苑飯店舉行的一次海峽兩岸十大傑出青年座談會上,台灣第37屆十大傑出青年、一個專門生產消防器材的大公司的廠長賴東進講了他自己的故事:
他的父親是個瞎子,母親不僅瞎而且弱智,在兄弟姐妹中,隻有他和姐姐沒有成為瞎子。瞎眼的父親和母親隻能當乞丐,家就是亂墳崗裏的墓穴,他一生下來就和死人的白骨相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討。他9歲的時候,有人對他父親說,你該讓兒子去讀書,要不他長大了還是要當乞丐。父親就送他去讀書。上學第一天,老師看他髒得不成樣子,給他洗了個澡。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洗澡。為了供他讀書,才13歲的姐姐就到青樓去賣身,然而照顧瞎眼的父母和弟妹的重擔也就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他從不缺一天課,每天一放學就去討飯,討飯回來就跪著喂父母。甚至當眼瞎且弱智的母親每次來月經時,都是他給換草紙。後來,他上了一所中專學校,竟然獲得了一個女同學的愛情。但未來的丈母娘說:“天底下再也找不出他家那樣的一窩窩人了。”她把女兒鎖在家裏,用扁擔把他打出了門……
故事講到這裏,他說,“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就不講太多了,”然後,提高了聲音說:“但是,我要說,我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還是跪著給他們喂飯。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煉,給予我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謝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擔打我,讓我知道要想得到愛情,必須奮鬥才行……”
一個人處在不如意的境遇之中時,是順應環境,被苦難壓倒;還是奮鬥,被逼著發憤努力,結局是不一樣的。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麵對苦難的畏懼思想和消極情緒,以及認定自己是命定苦難。一旦這樣,必然至死生活在苦難之中。
如果換個角度看待苦難,苦難可以給人以磨難,苦難可以給人以不同的人生,讓人有不同的體驗。把苦難變成機會,往往是成就大事業的契機。
2.公司形象
在商業競爭中,人們都知道公司形象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上,卻往往忽略了看似細枝末節的關鍵環節,而正是這些不被重視的地方成為公司成敗的分水嶺。
在一個炎熱的午後,有位穿著汗衫、滿身汗味的老農夫,伸手推開了厚重的汽車展示中心的玻璃門。他一進入,一位笑容可掬的櫃台小姐立刻迎麵走來,客氣地詢問老農夫:“先生,我能為您做些什麼嗎?”
老農夫有點靦腆地說:“不用不用,我剛好路過這裏,想進來吹吹冷氣,馬上就走。”
小姐聽完後親切地說:“就是啊,今天實在很熱,氣象局說有36攝氏度呢。您一定熱壞了,讓我幫您倒杯水吧。”接著便請老農夫坐在柔軟豪華的沙發上休息。
“可是,我們種田人衣服不太幹淨,怕會弄髒你們的沙發。”
小姐邊倒水邊笑著說:“有什麼關係,沙發就是給客人坐的,否則公司買它幹什麼?”
喝完冰涼的茶,老農夫閑著沒事便走向展示中心內的新貨車,東瞧瞧,西看看。
這時,那位櫃台小姐又走了過來:“先生,這款車很有力,要不要我給您介紹一下?”
“不要!不要!”老農夫連忙說:“你不要誤會了,我可沒有錢買,種田人也用不到這種車。”
“不買沒關係,以後有機會您還是可以幫我們介紹啊。”然後便詳細而耐心地將貨車的性能逐一解說給老農夫聽。
聽完後,老農夫突然從口袋中拿出一張皺皺的白紙,交給這位櫃台小姐,並說,“這些是我要訂的車型及數量,請你幫我處理一下。”
小姐有點差異地接過來一看,這位老農夫一次要訂8台貨車,連忙緊張地說:“先生,您一下訂這麼多車,我們經理不在,我必須找他回來和您談,同時也要安排您先試車……”
這時,老農夫語氣平穩地說:“小姐,你不用找你們經理了。我本來是種田的,因為和人投資了貨運生意,需要買一批貨車。但我對車子外行,買車簡單,擔心的就是車子的售後服務及維修,因此我兒子教我用這個笨方法來試探每一家汽車公司。這幾天,我走了好幾家,每當我穿著同樣的舊汗衫進到汽車銷售店,並表明我沒有錢買車時,常常會受到冷落,讓我有點難過……而隻有你們公司,雖然知道我不是你們的客戶,還那麼熱心地接待我,為我服務。對於一個不是你們客戶的人都如此,更何況成為你們的客戶呢。”
……
一次赴日本旅遊,某晚在大阪的一家小酒館內發現了一個頗為奇特的現象,鄰桌的一批日本客人,在喝酒之前不約而同地把胸前的公司徽章反過來再別上去。當時,我對這個聯合舉動感到好奇,便在其中一位客人上洗手間經過我身旁時請教了他。
起先那位日本人被我這陌生人突如其來的問題嚇了一跳,後來才有點靦腆地說:“因為我們幾位同事都喜歡下班後喝酒消磨時間,可是又怕自己酒後會失態,讓公司沒麵子,於是才想到把公司的徽章反過來別,這樣就不會被別人看到我們是哪家公司的,也才能安心地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