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靜心之道:一念放下,萬般自在(3)(1 / 3)

普希金說:“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失去不一定是憂傷,反而會成為一種快樂;失去不一定是損失,而是一種奉獻。做人就需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在於不要隨波逐流,保持著自我;放得下在於通達世故,使自己免於傷害。隻有放得下,才能將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住,抓住最重要的東西。隻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有一個更美好的結局。

8. 及時放下,讓心靈遠離喧囂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周圍環境的喧囂和浮躁,讓人不停地忙碌、奔波,總是一往直前,毫不停留,就連吃飯也不知其味,隻是匆匆地填飽肚子,越來越多的人時常會感到心靈異常疲憊,內心異常迷惘,不知道這樣忙碌終究是為了什麼,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現實社會充斥著太多的誘惑,如果你不能以平靜的心靈去麵對,就會感到心力交瘁或者迷惘躁動。為此,我們隻有學會適時地放棄,才能讓心靈回歸最原始的平靜和快樂。

在喧鬧的城市的一個極為僻靜的地方,有一家普通的鐵匠鋪,它的主人是一位年逾七十的老頭,每天都過著極為悠閑的與世無爭的生活。

這個鐵匠鋪采用最原始的經營方法,老頭每天都會坐在鐵門之外的搖椅上麵,手中拿一個紫砂茶壺,身邊放著一個半導體,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也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老人根本不在乎生意的好壞,人老了,掙的錢隻要能夠養活自己就足夠了。

有一天,一個經營古董的商人從這裏經過的時候,不經意間就發現了老人身邊放著的紫砂壺。那把茶壺外形古樸雅致,紫黑如墨,頗有清代著名的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商人立即感到這把壺價值連成。於是,商人就走過去,又仔細觀察了一下那把壺,果然上麵印著戴振公的印章,他當即表示願意出十萬元買下這個茶壺。聽到這麼龐大的數字,老鐵匠很是吃驚。隨後,他還是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家祖傳下來的,不能隨便變賣。

沒有賣成壺,但商人走之後,老鐵匠平生第一次失眠了。他沒有想到一個極為普通的茶壺竟然如此值錢,他的內心有些不平靜了。

原來他隻是會悠閑地躺在椅子上麵喝水,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子上麵,而現在他總是要與壺坐在一起再看一眼,這讓他感覺疲憊極了。最讓他煩惱的是,自從周圍的人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成的茶壺以後,門檻都快被踏破了。有的來向他詢問家裏還有什麼其他的寶貝沒有,有的聽到他要發財了,開始不停地巴結他,有的在半夜時分還來敲他的門……這所有的一切打破了他原本寧靜的生活。

過了一段時間,幾位商人也競相前來拜訪。麵對喧囂,老鐵匠再也無法忍受了。他立即招來左鄰右舍的人,當著所有人的麵拿起一把斧頭,把紫砂壺給砸了個粉碎。

許多人被太多的物欲和功利牽製著向前趕,感覺到累極了。其實,更多的是心累。所以,我們一定要像故事中的老鐵匠一樣,果斷地放棄那些困擾自己的東西,拋棄那些浮華和虛榮。欣然麵對清貧,麵對平凡的日子,那麼,心靈便會備感輕鬆,就能夠享受到生活中的美妙的芬芳。

9.放下比較,快樂自己

言行自若,注重修身養性的人,乃得道者。意思是說,語言和行為都鎮定自如、毫不拘束、注重修身養性的人,就是得道者。主要是告訴我們,不要被世事所拘束,不要被外物牽絆了心。外相的一切都是極為空虛的,我們千萬不要在表相上去看人看己,去比較,也無須刻意地去修飾自己,應該言行自若,注重內心的寧靜與品德的高潔,這才能夠達到人生的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