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有點直挺、翠綠的樹木。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木嗎?”
柏拉圖回答老師:“因為隻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隻好拿回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婚姻 。”
柏拉圖又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外遇。
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
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充滿信心地出去,兩個小時之後,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豔麗但有些蔫掉的花。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花嗎?”
柏拉圖回答老師:“我找了兩個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采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柏拉圖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生活。
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
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有了以前的教訓,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
蘇格拉底隻好走進樹林裏去找他,最後發現柏拉圖已在樹林裏安營紮寨。
蘇格拉底問他:“你找著最好看的花了嗎?”
柏拉圖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這就是最好看的花。”
蘇格拉底問:“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
柏拉圖回答老師:“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遲早會枯。所以我就在它還盛開的時候,住在它邊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
就像柏拉圖一樣,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在尋找,有的人尋找知識,有的人尋找財富,有的人尋找地位,有的人尋找安樂,目的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
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價值,自己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願望。在願望實現的過程中,是需要方法的,也許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還是失敗,第三次也不盡人意,到第四次終於找到方向,那就是勝利的果實。
7. 得失隨緣,淡泊名利
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人們日夜操勞,辛苦奔波,就是為了得到更多。在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時也在得到。
從前,城裏有一位千金小姐,才貌雙全。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到小姐家大門外求乞。
小姐見其年邁,步履艱難,頓起憐憫之心,於是對老婦人說:“我出個對子,你若是能對下聯,我養你至終老。”
老婦人聽了高興地說:“好啊!好啊!”
小姐說:“上聯是‘乞了吃,吃了乞;乞了吃,吃了乞;乞了吃,吃了乞。”
老婦人聽後,怎麼也對不出下聯。辭別小姐之後,一路走,一路不停地重複上聯,希望能夠突然開竅,對出下聯。
不一會兒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書生,書生見老婦人口中念念有詞,不禁好奇地問老人:“求乞為何要念這兩句對子?”
老婦人把小姐要她對下聯的事,詳細地告訴書生,書生聽後笑著說:“這是易事,下聯是‘富了施,施了富;富了施,施了富;富了施,施了富。’”
老婦人聽後大喜,謝過了書生,回去將對子的下聯告訴小姐,小姐依照諾言,養老婆婆於府中。而小姐與書生也因此而配成佳偶,結為金玉良緣。
施舍救人,施舍之後,將會更加富有,然後再作進一步的施舍……,如此循環不斷。所以施財作福、救濟貧困者,是行善積德的良方,造福別人,也成全自己。
生活中,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總要失去一些東西,有舍才有得。不要計較得失,有舍有得,讓得失隨緣吧,這樣你才不會被世俗所羈絆。
拋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拋棄浮華和虛榮,欣然麵對平凡的日子,心靈自然會放鬆,就會享受到生活的意義。不要因為不舍得放棄而失去更重要的東西。麵對諸多不可為之事,勇於放棄,是明智的選擇。這需要人們淡泊名利,不然就會被世俗所累,患得患失。
追逐名利是一種貪欲。有人說,人的一生有誰不是在追逐名利,努力地工作就是為了使自己的事業有所建樹,可以說是求名;追求富裕的生活,可以說是逐利。其實對“名利”主要是一個度的問題,隻要不過、不貪、不患,追逐一下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而安於清貧的目的不是要貧困,而是要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