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幸福之道:以慈悲之心施舍愛心(4)(1 / 2)

“你看月亮,很美,是嗎?它將穿越整個蒼穹,而明天太陽將會再次普照大地。但是,陽光要明亮得多,而且可以讓我們看清身邊的樹木、高山、雲彩等萬物。我對它們已經觀察多年,卻從未聽到月亮說‘為什麼我不能像太陽那麼亮呢?是我沒有太陽好嗎。’”

“當然不是。”武士回答,“月亮和太陽各有各的美。你不能拿它們兩個來做比較。”

“這麼說,你知道答案了。我們是兩個不同的人,各以自己的方式為所信仰的事情奮鬥,以便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其餘的都隻是表象而已。”

武士聽完,頓然開悟。

心念若不改,其他的再怎麼改,也改不了命運。我們要學會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別人。

人生不能改,但人生觀可以改。心念改變態度,態度改變習慣,習慣改變一生,一生改變命運。

一個愛抱怨的人,將養成哀聲歎氣、怨天尤人的個性,以致他的遭遇充滿乖戾與頹喪。

一個愛挑剔、愛看別人缺點的人,容易形成負麵情緒,易成一個不懂得包容與善解的人。

一個愛說是非的人,經常談長論短的心態,搬弄是非也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久而久之,讓生活充滿矛盾,不僅自己的生活得不到安寧,別人的生活也被打擾。

生命過程中,心念時時刻刻與我們相伴。“凡夫被命運操縱,而智者卻操縱命運”。心開意解福就來。

“人要運命,不要命運”。扭轉命運的貴人不在遠方,就在於自己。

正視自己的弱點,淡化對自己的期望。我們還要正視自己,不要勉強自己去承受根本實現不了的期待,更多並不意味著更好。我們的心靈需要環保,知足、感恩、惜緣、包容、擔當、慷慨。

我們要心存感激,要向他們表達感激。這樣,我們就會得到佛祖的保佑,事情會越來越順心,事業會越來越成功,家庭會越來越和睦,人與人之間會越來越和諧。

9. 幸福在於人的心靈

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於人的地位、名譽、財富,而在於人的心靈。為什麼有人本來生活在幸福中,卻總是讓心靈在痛苦中煎熬?這是因為他們把一個困難、一回失敗、一點缺憾、一點不如意都放在心上,看不到自身的價值和已經獲得的成功,看不到本來已擁有的幸福生活。

叔本華所說:“我們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很難得去想它,但對所缺乏的東西卻總是念念不忘。”如果我們隻看到困難和失敗,就看不到希望和成功。如果我們的心靈被消極因素所左右,就會放大消極因素。其實,很多事情並沒有倒黴透頂,而是自己的心理錯覺。這種荒謬的心理傾向,使我們的心靈在地獄中煎熬,讓我們的人生走向失敗的深淵。

為什麼有的人能“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這是因為他們能夠看到生活中的積極因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當我們積極地麵對生活,就會把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收獲成功的人生時,也收獲了心靈的幸福。

幸福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上帝創造世界用了七天,然後他又花了七天,要給人們帶來幸福……

第一天,遇到一個乞丐,上帝問他:“你想要怎樣的幸福?”

乞丐說:“我想要吃飽、穿暖,有地方遮風擋雨。”

上帝給了他所要的幸福。

第二天,遇到一個盲人,上帝問他:“你想要怎樣的幸福?”

他說:“我想要一雙明亮的眼睛,可以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

上帝也給了他所要的幸福。

第三天,遇到一個雙腿殘疾的人,上帝問他:“你想要怎樣的幸福?”

他說:“我想要一雙充滿活力的腿,可以盡情地奔跑。”

上帝也給了他所要的幸福。

第四天,遇到一個啞巴,上帝問他:“你想要怎樣的幸福?”

啞巴比畫著表示:“我想要一個響亮的嗓子。可以大聲地說話和歌唱。”

上帝也給了他所要的幸福。

第五天,遇到一個單身漢,上帝問他:“你想要怎樣的幸福?”

單身漢說:“我想要一個善良的女子,結婚生子。”

上帝也給了他所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