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相處之道:在於內心的容忍(1)(1 / 3)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穩守無懊惱,耐煩做事好商量”。

做人處世是一門大學問,尤其在這門學問中,最重要的是做人處世要平和,對別人要尊敬、寬容,對自己要嚴格、自律。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待我們,就要先怎樣待人。

1. 包容這一半一半的世界

寒山子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隻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人的一生至少要以寬容之心對待三個人。

第一個要寬容的是你自己。

不要自責,犯錯誤不要緊,及時改掉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永不犯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沒有完美,如果你長久沉浸於自責中時,人生會變得悲觀失望。跌倒並不可怕,記得以後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對自己也要經常保持微笑,寬容自己。告訴自己,大不了從頭再來。

第二個要寬容的是你的朋友。

因為朋友經常在你身邊,和你接觸比較多,難免會有摩擦。我們看事情,要看它的動機,如果動機是好的,即使得到了一個不好結果,也不要怪罪對方。作為朋友,肯定是想著做好的,偶爾沒做好,一定不要計較。不要苛求別人,那樣你的心理往往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得不到健康,還進入惡性循環。

第三個要寬容你的敵人。

為什麼要原諒你的敵人呢?因為你的敵人讓你成長和強大。

敵人可能會在背後議論你、誹謗你,甚至陷害你。你一方麵要小心,另一方麵就是不要憤怒。因為仇恨不僅對自己非常不利,還會影響到親人、朋友。仇恨會讓你越加仇恨,隻有愛和慈悲可以化解。仇恨是一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到自己。心中裝著仇恨,永遠也不會快樂;隻有放下仇恨,糾纏在心中的痛苦才會掙脫。

讓我們以一顆慈悲的心來麵對身邊的人和事。我們所擁有的寬容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美德。

容人是容言、容事之根本。要能容人之短,也要容持不同觀點的人。

我們要能容人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語言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人言又有褒貶諍饞之分,寬容之人要善聽、善辨、善納、善棄。

我們要能容人事。事有輕重緩急、大小榮辱之別。但是無論遇到什麼事,要冷靜處理,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不要為一點小事就耿耿於懷,也不要為一點小事就不依不饒。

那一天,盤珪和尚正向弟子們傳授佛法,突然一個弟子喊道:“抓到了,你又偷錢了!”

大家的目光全聚了過來,這時,這名弟子已把他拉到盤珪和尚的麵前。

盤珪和尚問明情況後,沒有責怪,寬容地說:“大家就原諒他吧!”。

“不行!他已經行竊很多次了,這次不能再原諒他!”弟子們不肯。

“如果不把他開除,我們就集體離開這裏!”其他眾弟子也附和著大嚷起來。

盤珪繼續以寬容的口吻對眾弟子們說道:“你們都是他的師兄,都能分清是非曲直,但他卻連起碼的是非都分不清,如果我們大家都不幫他來明辨是非,那還有誰肯來幫他呢?”盤珪和尚接著靜靜地說:“我要把他留在這裏,哪怕你們全都離開也是一樣。”

聽了師傅的話,那名被抓的弟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流滿麵。

從此以後,因為師傅的寬容和慈悲,他洗心革麵,痛改前非。

“天稱其為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為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寬厚待人,寬厚至語,寬厚做事。寬容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反而可以讓你收獲快樂和成功。

有一個學生對訓導老師非常不滿意,那天,她去請教法師。

法師說:“你對她有什麼不滿?”

學生就開始數落老師的不是。法師並沒有打斷她的說話,卻不斷要求學生再舉幾個例子來說,直到她想不起來還有什麼例子可以舉證老師的過錯時,法師就說:“你講完了,現在可以換我講了嗎?”

學生點點頭。

法師說:“你的個性是屬於黑白分明、疾惡如仇的。”

學生滿意地點頭說:“師父,您說得真準,我正是這樣的人呢!”

法師又說:“你知道,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惡一半;清淨一半,濁穢一半。很可惜,你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

學生聽了之後,愣了半晌,問道:“你為何說我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