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8月奉天八王寺汽水公司的廠址在今大東區。原址曾有座古刹大法寺。該寺始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1415年),清代崇德三年(1638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次重修。1905年3月,日俄戰爭時大法寺被俄軍據為兵營、馬廄,寺院慘遭破壞。據傳,早先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十二子阿濟格,從鳳城回盛京路過大法寺,見寺廟破敗曾捐銀重修,寺住持感其恩,在寺內左側修了座八王祠。後來老百姓即皆呼為“八王寺”,而不知大法寺了。
八王寺前偏東50餘米處有限古井,井筒用青磚砌築,井口以青石壘成,附近居民和院的和尚同吃此井水。因水清澈透明,故稱清泉井。
清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東巡盛京,謁昭陵(北陵)完畢,舉行文武官員射箭比賽。康熙帝要喝水,但因從北京用駱駝運來的玉泉水時間太久,水已混濁,無法飲用,而盛京城內的井水味道又苦,於是地方官即獻上清泉井水。康熙帝及文武百官飲用了清泉水後,大加讚賞。從此,八王寺的清泉水“門戶敞開”,有的用它做豆腐,豆腐白嫩;有的用它煎熬中藥,藥力有勁;有的用它烹茶,茶水甘芳爽口。城內各家茶館無不在自家門前掛上“八王寺好甜水”的招牌,以廣招徠,成為一時風尚。舊沈陽北市場的德泰軒茶館,每天用一輛馬車裝8個大木桶運八王寺的清泉水,茶客盈門,生意興隆。
1920年8月,北京朝陽門裏的雙合勝啤酒廠朱壽臣從北京來奉天,租用八王寺清泉井西麵3畝多香火地,蓋了十多間房子,建起奉天八王寺汽水廠。1922年初,由張惠霖、金哲忱、沈宜清、高榮久、王樞垣、善澤民等人,又租用八王寺前香火地52畝,訂約20年,籌集資金大洋32萬元,於當年3月5日,在奉天市工商部門注冊,建立起奉天八王寺汽水、啤酒、醬油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1月進行投產。
該公司建築麵積約7000平方米,其中隻有釀造啤酒車間是一棟樓房,用機器生產,有4條生產線,公司職工約200餘人,年生產能力為汽水10多萬箱(每箱48瓶)、啤酒10萬箱(每箱48瓶)、醬油1000萬斤。
當時,日本飲料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奉天八王寺飲料公司是新興的民族工業,因其產品質量好,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起到了抵製日貨的作用。該廠為了喚醒人民群眾,提倡國貨,發展中國工業,廣泛征集商標圖案,最後采用“金鐸”為汽水、啤酒商標,目的在於喚起民眾,警覺帝國主義入侵和滲透,具有較深遠的政治意義。“金鐸”的牌號一直使用至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該公司被日本人霸占改為奉天八王寺釀造工業株式會社。直至1948年,沈陽解放後,八王寺汽水廠才重獲新生。
高爾察克,A.B.
(AлtencanapBacилbebичKoлчak,1873-1920)
蘇俄國內戰爭時期叛軍首領之一。沙俄海軍上將。曾任黑海艦隊司令。二月革命後,被作為魚雷專家派往美國。1918年10月回到鄂術斯克,在外國武裝幹沙者支持下,自稱“俄國最高執政者”。1919年春,以26萬軍隊在東線發動進攻,曾占領烏拉爾、西伯利亞和伏爾加河一帶。1919年底被紅軍擊潰。1920年1月被擒,2月7日,被槍決。
意大利占領工廠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後,在意大利掀起的革命運動。1920年8月31日,米蘭的羅米歐冶金工廠工人,為刨擊資本家拒絕提高工資和實行同盟歇業,首先占領了該廠。接著米蘭和都靈的許多工廠工人起而仿效,並很快席卷意大利北部工業城市,擴展到中部和南部城市。米蘭和都靈為運動的中心。同年9月,參加運動的工人達60萬,他們建立工廠委員會,管理工廠的生產和分配,建立工人赤衛隊,武裝保衛工廠。意大利的形勢處於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但是,社會黨和總工會領袖不讓運動超出經濟鬥爭範圍,主動與政府妥協,下令於9月26目結束這一運動。
波倫亞事件
意大利法西斯分子襲擊波倫亞市社會黨事件。波倫亞省是意大利社會黨總部駐地,該市政府也由社會黨人組戚。1920年11月,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在喬利蒂政府的縱容下,武裝襲擊社會黨總部,驅散了市政府官員,並搗毀勞動局。焚燒工會組織辦公室,奪取了波倫亞省和市政府的權力。此後,法西斯恐怖暴力活動蔓延全國各地。
東方各民族巴庫代表大會
東方國家各民族的政治會議。
1920年9月1-8日,由共產國際發起在蘇俄巴庫召開,37個民族1891名代表出席。大會通過了國際形勢和東方勞動群眾的任務、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東方的蘇維埃建設,土地問題等決議。會上選出領導機構“東方各民族宣傳和行動委員會”,由19個民族35名代表組成,並出版《東方民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