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 十二月,釋然(1 / 1)

二零一四年。

十二月,日光微醺,枝椏蕭條。寒風將枯樹吹得消瘦。

房間裏,十九歲的白梔花坐在木椅上。她目光安和,視線落在剛整理過的桌麵上。

已經是有多久了?她無法寫作。反思過後,她不再厭棄自己。她知道厭棄自己這種行為的無效。最終,思考結果告訴她:她應當向前行進,拋棄無效行為,向可能點用力。

時候已經在那,實踐成為必須的結果。

三年來,她從未有過哪一秒像此刻這般明晰。像個明鏡。

肉身是泥土。也許,她是精神,墜落在囚禁靈魂的容器裏。這裏的她不是她。當她從破碎的鏡片裏看見她的時候,她驚歎:“這哪裏是我?”她被眼前的她迷惑,遺忘原有。

生活壓抑,她依靠每天不停思索來證明自己鮮活的存在。所以,三年來,她養成常常無法控製思緒的習慣。但這讓她思考到答案。憂愁的根源是自身缺陷。

明晰裏,白梔花看見自己是如此不堪。

陽光從她背後幾乎占滿整個東麵牆壁的巨大窗戶外照進來。明媚而亮麗。

白梔花回望它們。她回憶從前,曾對那些精靈們大吼:“快消失,快離開,討厭的家夥……”真實是無論如何她始終向往它們。陰天,下雨天,她常常獨自靠近窗戶祈盼它們。在晴天時,一個人向外伸手輕輕觸摸那些光。當她看見那些光落在透明指甲上向外反饋著彩色,開始相信一切都會變美好。

房間是封閉的盒子,窗戶是精神的出口,陽光是信仰的力量,而門則是向前行進的出力點。她認為某些始終存在腦海中的畫麵都有其可解釋的意義。這對她來說便是如此。

彼年若水,回憶裏,她也曾明白答案一直在那裏,隻等時光將鑰匙交給自己,打開塵封的箱子。

兩個兒童在院子裏追逐玩耍。

白梔花聽見他們嬉笑的聲音從門外彌漫進來。對他們來講這下午確實是最美好的時光。

十六歲、十七歲、十八歲,自己的日子不再擁有。心態也逐漸趨於成熟和老化。從前,她不願意接受自己的責任,便也找不到自己的任務。現在,她決定接受。她不再逃避,沉溺幻覺,她已然明白自己要做什麼。

變化不是簡單的魔術,它需要付諸於行動和心血。白梔花看到他人衣著光鮮也懂行進的努力。變化之力便是如此。沒有捷徑。

此刻,心像是明鏡,落滿的灰塵被風吹拂去。

依稀記得南山腳下最愛的白雛菊隨風搖曳的模樣。她幻想自己是花兒,瀕臨枯萎的花兒。或許早已枯萎。與性別無關,她想用一簇簇的花兒來定義少年少女們。自己的曾經也是其中一朵。單純而嬌豔。

花開花謝,春天從泥土而來,冬天歸泥土而去。世間所有故事的始終本也是如此。

冬季,枯萎的花兒要歸於泥土。釋然,她將重新得到回歸。你我的存在並非永恒,隻是為了證明曾經存在過。僅僅這樣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