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邁錫尼文明(1 / 3)

公元前1450年前後,克裏特島的毀滅證明了這時期存在兩件事,既大地震和海上民族對東地中海地區的大衝擊——不僅克裏特島被邁錫尼人或者雅典人毀滅,在這段時期內始終存在著海洋民族對東地中海各地的衝擊,這是一種以大劫掠為目的的衝擊,而不是軍事征服或者占領土地,因此,隻有毀壞和劫掠,而沒有新文明的誕生,但卻有不少強大的文明遭到了海上民族發起的海嘯般的衝擊。

這時期廣泛衝擊大陸的海上民族被稱為腓力斯丁人。

在腓力斯丁人在海上不斷侵襲各地文明的時候,克裏特島的覆滅成就了邁錫尼文明,不久邁錫尼文明也達到了極盛。

邁錫尼文明位於希臘半島,大約從公元前2200年就已經出現。比諾薩斯文明要晚些出現,但諾薩斯文明則遠沒有邁錫尼文明影響深遠,因為諾薩斯文明最終毀於一旦,因此這個文明留下的遺產非常有限,也就失去了對後世的影響。而邁錫尼文明則幸運的多,它成了希臘文明的源頭。邁錫尼文明則繼承了克裏特的海洋文明,他擁有強大海上力量,並且由於萬錫尼文明在文化上融合了埃及、蘇美爾、猶太等眾多文明成果,因此他們顯得更加富有魅力。在克裏特文明突然沉寂後,邁錫尼文明成了希臘文明的源頭。盡管邁錫尼文明後來也沒能逃脫雅利安人的強大攻擊,但它的精神、思想和爭奪地中海霸權的努力卻完好無損地傳給了雅典,另一方麵,對雅典來說,一個以專製、強權建立的邁錫尼帝國被摧毀後雅典才形成了開放、自由、更加強盛的雅典帝國,如同菲力斯丁人對東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衝擊一樣,雅利安人的衝擊也如同一場森林大火,他先後毀滅了歐亞非大陸眾多的文明,但在這場大火後,文明的森林卻更加繁盛,隻不過雅利安人遠比菲力斯丁人的衝擊來的更加迅猛、更加持久、所涉及的範圍更為廣闊:從高加索山脈到波羅的海、從埃及到印度,這場持續數百年的雅利安衝擊幾乎遍及大半個歐亞大陸,除中國文明外,歐亞和北非廣袤土地上的主要文明均被摧毀。

當然,在雅利安人到來之前,邁錫尼文明仍然是地中海最燦爛的文明之地,它因當時希臘最強的王國及其首都邁錫尼而得名。約公元前2000年,希臘人開始在巴爾幹半島南端定居,並從公元前16世紀上半葉開始逐漸形成一些奴隸製國家,相繼出現了邁錫尼文明、梯林斯、皮洛斯、忒拜、奧爾霍邁諾斯、格拉斯和雅典,在這些眾多同期文明中,以邁錫尼文明最為輝煌,這從今天存在的那一時期希臘建築就能看出來,在各地的衛城、宮殿和規模宏大的圓頂墓中尤以邁錫尼的這類建築最為雄偉,它的衛城入口是著名的獅子門。

20世紀初,阿瑟·埃文斯爵士對克裏特島進行了發掘研究,這次挖掘使得考古學分清了邁錫尼文明與諾薩斯文明的區別。在克裏特島克諾索斯進行挖掘中,埃文斯發現了數千塊年代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的粘土泥板,這些泥板有被意外烘烤的痕跡,很可能是在一次宮殿戰火中被烘烤過。這些泥板上也已經出現了線形文字,而且比線形A文字要先進,因此被命名為線形B文字。從考古學上來看,邁錫尼文明屬希臘青銅器時代晚期文明,在忒拜和邁錫尼也都發現了線形文字B泥版文書,以皮洛斯出土最多。這些泥版文書大多出於公元前13世紀。每塊上的文字,少的三、四個,多則達百餘,以簡短者居多,文書的主要內容是進行財產記錄,包括擁有的奴隸數量、牲畜、農產品、土地的數量等,也有武器和艦船的數量記載,這表明當時的萬錫尼文明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奴隸製海洋帝國。

邁錫尼是一個強盛的海洋國家,留存至今的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等地出土的精美手陶器、青銅武器、金器風格都與克裏特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並且,在邁錫尼的器物中描寫戰爭和海洋的題材最為明顯。這表明當時的邁錫尼文明已經是一個東地中海的海洋強國,邁錫尼當時是名符其實的海洋帝國,他們的貿易和足跡幾乎遍及整個大地中海區域,在愛琴海島嶼、小亞細亞已經出現了邁錫尼人的定居點,而整個地中海沿岸都發現有大量邁錫尼時代的物品,甚至在中歐、不列顛群島、塞浦路斯、近東的黎凡特(Levant)等地也發現有邁錫尼人的定居地,這說明邁錫尼人已經由於海上貿易的不斷延伸而逐漸向歐洲腹地和西亞滲透,它遺留的物品之豐富又表明邁錫尼文明相當富有,可見他們與當年的克裏特文明一樣在東西方的海上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聚斂了大量財富。

那麼,邁錫尼人究竟是什麼人?從線形文字B書泥板翻譯來看,邁錫尼人應該就是希臘人,在《伊裏亞特》中,希臘人通常被稱為“亞該亞人”,同時代的赫梯人也在記載中稱呼他們為“Ahhiyawa”,他們曾提及一位邁錫尼的國王為“Ahhiyawa人的國王”,在《伊裏亞特》中也有“亞該亞人(Akhaian)的國王”,Akhaian一詞指代較多,不過一般是指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希臘半島上的居民,曆史學家伯裏在其著作《亞該亞人和特洛伊戰爭》中對亞該亞人有較為詳細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