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麵曾說過,按照希臘神話,雅典王子提休斯殺死了米諾斯之牛,其實在雅典的曆史中,那段神話中的提休斯王子的確存在,隻不過那時的雅典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城邦,是米諾斯王國的屬地之一。
修昔底德曾記錄這位王子,不過他是一位政治家,曾經平息了阿提卡地區的內亂,並廢除了雅典周圍地帶一些小城鎮的議事會和行政機構,將其統一納入到雅典的統治中。提休斯也的確曾來到克裏特島,並迎娶了米諾斯公主,但那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他由此獲得了強大的米諾斯王國的支持。在他完成雅典的統一後,規定每年都要慶祝“統一節”,並且給新國家定了新名,這就是雅典。在修昔底德筆下,提休斯後來對雅典進行了一次改革,這場改革其意義相當於後來的索倫改革。提休斯將雅典公民劃分為貴族、農民和手工業者三個等級。貴族享有較高權利,如宗教祭祀、擔任官員、執掌法律、解讀神聖問題等,但提休斯改革也和後來的索倫改革一樣,也進行利益平衡,貴族擁有更多的名譽和權利,但農民能夠保障自己的利益,手工業者又是雅典的主體,因此,他們也能在公民表達中形成有利於自己的意願,因此,這三個等級得到了合理安排。作為雅典的國王,其權利就大大削弱,雅典公民權利既有保障也能得到執行。亞曆士多德為此在《雅典政製》中說,是提休斯首先轉向了人民,他廢除了君主獨裁製。不過,這場改革並不順利,提休斯後來客死他鄉。
公元前476年,雅典人按照神諭,把提休斯的遺骨迎回雅典安葬。
斯巴達和雅典一樣,都形成於公元前8至6世紀,那時整個希臘世界共有200多個大大小小的城邦。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南部,其祖先為公元前2000年進入希臘半島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他們一路南下,最後攻占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拉哥尼亞,然後又占領了美塞尼亞,由此建立了斯巴達王國。
如同提休斯奠定了雅典的基本政治製度一樣,斯巴達也有一個這樣的人物,這就是來庫古。普魯塔克在其《希臘名人傳》中就有來庫古之傳,不過他在開篇就申明,“關於立法者來庫古的故事,大概沒有一件可以說是沒有爭論的,因為,對於他的出生、遊曆、死亡,以及尤為重要的作為一個立法家和政治家所作的事業,都有著不同的記載。”也就是說,來庫古與提休斯一樣,都很模糊不清,不過,似乎也的確有這樣的一個人存在,隻是生平事跡流傳太多,以致很混亂。
按照普魯塔克記錄,來庫古是一個斯巴達王子,他的父親死於一場暴動,然後由他的哥哥繼承了王位,但不久後他的哥哥也死了,於是來庫古支持他的侄子繼承王位,他擔任攝政王。但他的地位並不穩固,結果遭到一些貴族的聯合排擠,最終不得不離開了斯巴達。他去了克裏特島,當時克裏特島是地中海地區最繁榮、最文明的地方,來庫古到此後對克裏特島的社會和國家政治非常讚賞。不久後他又遊曆了愛奧尼亞(希臘隊小亞細亞地區希臘城邦的稱呼),他在這裏第一次見到了荷馬史詩的手抄本,他仔細研究了荷馬史詩,對其中關於政治、道德、法律的東西進行了整理。在此後,他又來到了埃及,這個龐大帝國與希臘城邦那種分散、自由狀態大為不同。他仔細觀察了埃及的軍隊、政治體製以及社會中人民的地位等,他十分欣賞埃及把軍隊與普通民眾分開的做法,也讚賞埃及取消工匠和手工業者參加政治的政策。來庫古這之後還去了利比亞、西班牙,最遠還到過印度,他在這裏拜訪過很多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