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薩拉密海戰(1 / 3)

公元前483年,在雅典附近發現那座銀礦的時候,雅典元老院曾討論如何處置這筆財富,當時大多數議員主張平均分配給所以雅典公民。這時提米斯托克利站了出來,他曉之以理,動之以利,終於說服眾人將資金全部用於擴建海軍,正是這個曾經因為資助悲劇《占領米利都》的人指揮了薩拉米海戰。

和其他的雅典著名政治家不同,提米斯托克利並非出自名門望族,而雅典的政治家多數都是出自名門望族,如梭倫、伯利克裏等,提米斯托克利出身貧寒,可以說完全靠個人奮鬥一步一步地登上雅典政壇的頂峰。曆史學家普魯塔克說他“家世卑微,遠不足以提高他的聲望……”提米斯托克利從小就野心勃勃,並且狡猾老練,對功名利祿無比渴望,普魯塔克寫到,他曾說過“振興這個甄沒無聞的小城,使它變得光輝偉大。”甚至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他小的時候老師就因此對他說:“你將來不會默默無聞,不是名垂千古,就是遺臭萬年。”提米斯托克利是參加馬拉鬆戰役的十個將軍之一,但馬拉鬆戰役成就的是米提亞德,他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不過米提亞德很不幸,不到一年就身敗名裂,將雅典的政治舞台拱手讓給提米斯托克利和阿裏斯蒂德(Aristides)。

提米斯托克利雖然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自幼就是一個有善於在複雜的局勢中分析、判斷的能力人,他腳踏實地而又不拘泥於任何束縛的個性往往表現出卓越的分析和決斷能力。馬拉鬆之戰以後雅典人大多認為戰爭已經結束,隻有特米斯托克利堅信這隻是開始,波斯人肯定會卷土重來,而艱苦的鬥爭還在後麵。他力主加強國防,擴建海軍,時刻準備和波斯再戰。由於在擴建海軍的國策上存在分歧,提米斯托克利和雅典政壇的另外一顆明星阿裏斯蒂德成為水火不容的敵人。

阿裏斯蒂德可以說在各個方麵都和特米斯托克利形成鮮明對比——阿裏斯蒂德出身雅典貴族,受過良好教育,性格謙和豁達,在追求至善至美的雅典社會中他簡直就是雅典上流社會的典範人物,被人稱為“完美的人”(Aristides The Just)。他為人處事光明磊落,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他和特米斯托克利交惡,純粹是因為他政見不同,不能接受海軍至上的觀念,當然他也不願看到提米斯托克利這樣權力欲望和驕奢淫逸的家夥權力過大,他認為這會威脅到雅典的共和體製。

提米斯托克利是個偉大的統帥,但是,偉大的人並非是光明磊落的,甚至可以說,如果偉大的人物不使用卑鄙的手段,那麼很可能就無法成就偉大。提米斯托克利是一個現實主義政治家,而阿裏斯蒂德是一個完美主義政治家,後者會不屑於使用卑鄙伎倆,但前者無所謂,隻要能達成目的,那一切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在公元前508年,雅典進行的政治一次政治改革中開始實行“陶片放逐製”,這是由克利斯提尼製定的。

克利斯提尼在公元前510年推翻了僭主製度後,這時候雅典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相當尖銳,必須要進行一場改革了。為此,當克利斯提尼主政之後,他立即推行籌劃已久的改革。他首先設立了10個地區,取代了原來的4個地區,雅典被分為城區、沿海區和內地三大地區,每一個大地區再分為10個小區,這就是三一區。三一區的下麵就是雅典的基層組織德莫斯,即自治村社。三一區製建立後,然後通過抽簽,從每個大區中各抽出一個三一區,合成一個地區部落。克利斯提尼設立三一區製的目的是打破原來氏族部落中的血緣關係,防止雅典人利用血緣形成的龐大關係網進行壟斷。

克利斯提尼還設定選舉人資格,即凡是年滿18周歲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在的村社進行過入籍儀式後就可以取得公民權。選舉規則是,每個地區部落每年選出50名30歲以上的公民,組成500人議事會,取代索倫改革時期建立的400人大會,這就盡可能地保證了公民大會的公正性。這50名人選是由抽簽決定的,抽簽的儀式也有詳細的記載,一般是在寺廟中舉行,預先放上兩隻箱子,一個箱子中放有寫著候選人名字,另一個箱子中放有黑豆和白豆,然後進行抽簽。先由執政官取出一個名單,再從另一個箱子裏取出一個豆子,如果是白豆,那麼這人就當選了,如果是黑豆,那就隻好等下一年了。所選出的50名公民輪流擔任主席,每天一人,不得連續擔任主席。進入500人大會的公民也隻有一年的任職期限,並且不得延期。公民大會仍具有立法權,也是雅典的最高行政機構。雅典重要職務的人選也是要經過選舉的,如軍隊將領、司庫員等都是由公民舉手表決,由票數多少而定,且當中宣布。

陪審法庭中的陪審員也是由公民選舉或者抽簽選出的,共有600名陪審員,然後再用抽簽的辦法分成10個陪審團,每個陪審團為500人,另外100人作為替補。陪審法庭具有很大權利,所有公職人員的資格審查都由它負責,並且也參與立法。每一個案件在開庭前才由抽簽決定是由哪個陪審團審判,判決結果也是經過陪審員投票的,審判的時間也有詳細規定,一般不超過一天。可見這種陪審法庭由十分縝密的程序和法規,能夠防止司法腐敗。雅典的司法製度是具有盛譽的,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令人讚歎,可以說真正做到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