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西方文明得以保存(1 / 2)

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稱拜火教、祆教。其創始人是瑣羅亞斯德(前628年-前551年),關於他的生平曆史記載的並不多。他出生於波斯帝國建立前的一個波斯遊牧部落貴族騎士家庭,20歲時離開了家庭,開始過起了隱居生活,30歲時受到神的啟示,對當時的多神宗教進行了改革,創立了瑣羅亞斯德教。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正是世界各主要文明誕生了各自主要宗教或思想家的時代,在瑣羅亞斯德出生前10年梭倫出生了,他死去的那一年又正是孔子出生的年份。也就是在梭倫改革的時候瑣羅亞斯德開始了宗教改革——他們兩人那時是同時存在於世的,不知他們是否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希臘文明和波斯文明卻在他們死後半個世紀後進行了一次大決戰,如果波斯獲勝,那麼今天的歐洲可能會和中東是一個文明,且既沒有基督教也沒有伊斯蘭教,因為瑣羅亞斯德在波斯獲勝後必然大行其道。

在今天,瑣羅亞斯德教已經沒有多少人了解,但在居魯士建立波斯帝國後,從大流士起由於曆代波斯國王都接受了這個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由此成為波斯主要宗教,信徒大增。然而波斯戰爭的失敗不僅僅導致波斯失去希臘世界,反而最終被希臘世界馬其頓吞並,這場征服戰最終沉重打擊了波斯文明,瑣羅亞斯德教由於波斯的失敗而影響力迅速衰微,但仍在波斯人贏得獨立所建立的薩珊波斯帝國中發揮作用,瑣羅亞斯德教被定為國教。

瑣羅亞斯德雖然在30歲的時候就受到神的啟示,但他的宗教改革和許多改革一樣也不是一帆風順,他受到了傳統祭祀們的打擊,直到42歲時娶了大夏的宰相的女兒,然後被引薦給了國王,獲得了國王的支持後這才獲得了宗教改革的機會。

瑣羅亞斯德著有《火教經》(Avesta)的最早分冊《伽泰》(Gathas)。

瑣羅亞斯德教與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不同,它是一種融合了一神論和二元論為一體的宗教,在瑣羅亞斯德教中,阿胡拉·瑪茲達是善神(波斯語為Ormuzd),也就是英明的王,他創造了光明、農耕民和田園綠洲;與光明對立的是還有一個象征黑暗、邪惡的凶神,這就是安格拉·曼紐(波斯語為Ahriman),世界就是由這兩個神支配的,兩者之間勢不兩立,時刻在進行著較量。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可以選擇是站在善神一邊還是站在惡神一邊,但瑣羅亞斯德告誡說,善神最終會獲得勝利,當然在現實的鬥爭中,會有善惡交替,惡神也會有得勢的時候。

瑣羅亞斯德教的道德觀是讚揚正直和誠實,反對禁欲和獨身,在習俗上以崇拜火為主,喪葬上崇尚天葬,也就是讓禿鷲吃掉屍體,這種習俗在一些地方至今還有,比如中國的西藏,盡管藏人並不信奉瑣羅亞斯德教,但瑣羅亞斯德教曾經廣泛流傳,也曾在唐代流入中國。

在婚姻上,瑣羅亞斯德教讚成近親通婚,甚至母子、父女、兄弟姐妹之間的通婚也是允許的,這顯然繼承了人類的亂倫文化,前麵曾提到過,作為地中海地區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埃及曾長期保持亂倫的習俗,上至法老下至平民,這一傳統流傳了數千年,由於埃及曾經是世界的中心,擁有高度的文明,也曾是地中海文明的核心,西亞、中東、歐洲都廣泛受到埃及文明的影響,因此亂倫文化在從中東到歐洲廣闊的區域內都曾有過。隻是在後來,亂倫漸漸被廢止,現今的瑣羅亞斯德教也已經廢除了這一條。

其實,宗教也有傳承和進化,從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多神論進化到瑣羅亞斯德教的善惡二元論,這之後猶太教出現後,也曾受到瑣羅亞斯德教的影響,但也得到了發展,那就是從二元論變成了一神論,從猶太教演化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確定了一神論。但瑣羅亞斯德教中所確定的善惡在現實社會中長期對立、長期較量,並且會經常爆發性的發生決戰的情形卻始終存在。

猶太教是最早確立一神論的,在猶太教重要的早期經典,如舊約中的摩西五中,耶和華是所有事情的唯一操縱者,隻有順從耶和華、信奉耶和華的信徒才能得到耶和華的幫助,而那些不信奉耶和華的人將會受到懲罰,這實際上是在爭奪信徒,堅定信仰。雖然猶太教排出了惡神的存在,但實際上是將善神唯一化,而將惡神排除在外,使得信徒們從善惡中沒有選擇,選擇變成了信與不信,信則受到庇護,不信就受到懲罰,這顯然比善惡同時存在選擇麵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