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亞裏士多德的完整世界(1 / 3)

亞曆山大的東征如果從文明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場文明的東征,如同西方差點被波斯文明所取代一樣,馬其頓帝國雖然很快分裂,但接下來的三大帝國卻是希臘的三大帝國,因此,此後開始了數百年的希臘化,這個時代因而被稱為希臘化時代。

對雅典的哲學家、思想家而言,他們也結束了一個時代,即思考完整世界的時代,然後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即具體分析世界的時代。亞裏士多德是最後一位思考完整世界的思想家,他對雅典來說,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卻是雅典以外世界接受希臘哲學的開始,他給了雅典以外的世界一個完整的哲學世界觀。

公元前384年,亞裏士多德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這座城市實際上是希臘的一個殖民地,與當時的馬其頓王國相鄰。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禦醫。從他的家庭情況看,他屬於奴隸主階級中的中產階層。他於公元前367年被送到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此後20年他一直就住在此地,直到柏拉圖逝世。

柏拉圖時亞裏士多德的導師,他從柏拉圖那裏得到了相當豐厚的知識,但他並不是柏拉圖的完全繼承者,而是一個開創者,他成為另一個導師。在柏拉圖在世的時候就稱亞裏士多德是“學園之靈”,盡管他追隨柏拉圖20年,但他始終保持著獨立的思考,並且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體係。實際上,雖然柏拉圖稱他為“學園之靈”,但亞裏士多德很早就與柏拉圖在學識上產生了分歧,亞裏士多德喜歡博覽群書,曾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柏拉圖卻更擅長思考,因此他也曾說亞裏士多德是一個書呆子,而亞裏士多德此時也有了自己的見解,他不滿於柏拉圖的一些說法,曾隱喻地說,知識不會隨柏拉圖一起死亡。在柏拉圖的晚年,亞裏士多德與其分歧更大,以至在柏拉圖死後,因對柏拉圖哲學中數學的不同見解而離開了學園。

在柏拉圖死後,由於對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並不怎麼讚同而離開了學園,他受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本身是密細亞城邦的統治者,亞裏士多德與其交往甚密,在小亞細亞期間他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

公元前343年,他受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邀請返回馬其頓,擔任起腓力二世之子亞曆山大的老師。此時,亞曆山大年僅13歲。

在亞曆山大來到馬其頓的時候,也正是馬其頓正在崛起的時候,在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在與雅典、底比斯等希臘聯軍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成為統治整個希臘半島的北方力量。這迫使底比斯、雅典等希臘城邦組成聯盟,共同對付馬其頓。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召開了全希臘會議,這相當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會盟,而馬其頓自然是霸主。在這次會議上,腓力二世就建議希臘各城邦停止戰爭,建立永久同盟,共同支持馬其頓。而腓力二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有一個更宏大目標,那就是征服波斯。當年波斯曾大舉入侵希臘世界,現在該輪到希臘征服波斯了。為此,腓力二世提出要各城邦把軍隊全部交給他,由他擔任統帥。腓力二世的這次全希臘會議實際上表明希臘半島已經被馬其頓統一,希臘各邦隻是保存名義上獨立。

在腓力二世統一希臘的時候,亞裏士多德也在教育亞曆山大,他可以說傾心而教,將自己的全部學識灌輸給亞曆山大。亞裏士多德主要對亞曆山大講授政治學、哲學、數學、物理、及其它科學,從亞曆山大以後的行為來看,他深受亞裏士多德影響,對科學、藝術都十分崇敬,他的帝國內文化藝術相當繁盛。但亞曆山大是一個具有野心、善於獨立思考的領袖人物,盡管年輕,但他顯然更具有統帥意誌,他接受了亞裏士多德的知識,但在政治和軍事征服顯然有自己的理想。

公元前336年,也就是腓力會盟希臘諸邦的第二年,他被刺身亡。他的兒子、年此時僅20歲的亞曆山大繼承了王位。在腓力二世遇刺後,亞裏士多德決定返回雅典,像他的導師柏拉圖一樣建立了一個學園,取名為“Lyceum”,這取自阿波羅神殿附近的呂克昂,意即殺狼者。他的教授方式與柏拉圖不同,他喜歡帶著學生們在學園裏的林蔭道上漫步,同時自由地談論各自的見解。

亞曆山大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也繼承了父親的遺誌,公元前334年,亞曆山大就率領馬其頓軍和希臘各邦的聯軍出征波斯。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裏,他擊敗了擁有百萬軍隊的波斯,整個波斯被納入馬其頓版圖——當年薛西斯曾希望將希臘世界納入波斯版圖,而今波斯與希臘世界倒真的統一了,隻不過波斯人淪為被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