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羅馬隻是繼承了希臘的文化,那麼這沒有多少意義,最重要的是,它要能控製希臘曾經控製的世界,這才是最重要的,對整個西方曆史也是最重要的。
羅馬是一個陸地帝國,它從陸地起家,然後征服了世界,但海洋不同,羅馬步兵無法涉足,而不能控製海洋也就無法控製地中海,不能控製地中海的任何帝國都不會長久,為此,羅馬必須繼承希臘人控製海洋的傳統。羅馬走向海洋的第一步卻是被海盜逼出來的,因為羅馬帝國差點毀在海盜的手裏。
早在公元前5世紀開始,科西嘉島和撒丁島上的海盜就開始頻繁出沒,嚴重危害著海上交通。羅馬人為對付海盜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在此建立殘酷的殖民統治,並且派出了大量船隻和軍隊來俘獲海盜。但這種海岸巡邏式的治理幾乎看不見什麼成效。麵對威脅日甚的海盜,羅馬軍事統帥龐培不得不為此成立了特別艦隊,他們經曆了艱苦卓絕的戰鬥,用了三個月時間,俘虜海盜達2萬多人,400艘海盜船被繳獲,還有1萬多海盜在戰鬥中被打死,800多艘海盜船被焚燒和擊沉……
然而,海盜是斬不盡,殺不絕的,他們不可能向羅馬帝國臣服,海盜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地中海廣闊的海域,他們和羅馬人展開了決鬥。
羅馬時代海盜活動的猖獗程度有增無減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從公元前3世紀中葉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國家不僅在國內生產力大大提高,同時在國外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張,這種條件下,奴隸製迅速發展起來了,尤其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是羅馬奴隸製繁榮的時期。因為奴隸勞動的發展,土地日益集中,形成了大莊園製,商人們利用海外擴大的市場聚攏了大量資金,一躍成為特權階級,中小農民們由於受奴隸勞動的排擠而喪失了土地,變為流浪窮人。隨著階級鬥爭的尖銳,這些流浪窮人們與不堪忍受奴役的奴隸們紛紛加入海盜的行列,成為海盜的主要來源。“他們陷入極端的貧困之中,因此不能在陸地上收獲,就在海上收點東西,他們成隊的在海盜領袖的指揮下觸動……進攻未設防的城鎮……攻克它們,大肆劫掠,把比較富裕的公民劫持到他們隱匿的港口裏,扣押們,以索取贖金。”
二是羅馬的地理環境也為海盜活動提供了便利。羅馬位於意大利半島上,全境海岸線約長三千二百公裏,西南海岸較曲折,有奧斯提亞、皮托利等良港,羅馬城則位於拉丁姆平原,居於台伯河南岸,地勢衝要,為台伯河流域與海外商業往來的必經之地,因此海盜們經常躲在岩石島上窺探並等候著獵物的來臨,一旦瞄到獵物便會出其不意的襲擊商船,散布在羅馬周圍的眾多小島已經成了那些搶劫過往船隻“野蠻民族”的老巢。
三是隨著羅馬國家的不斷對外擴張,羅馬最為一個海陸強權出現了,尤其是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終於征服了希臘和北非的海上強國迦太基,因此他統治了西西裏島、科西嘉島和撒丁島、西班牙和西北非洲,取得了在地中海的霸權,而迦太基曾經是腓尼基人的驕傲,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比羅馬更古老更富足。這樣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被羅馬用武力占領後便荒廢了。這一結果自然使腓尼基人難以承受。於是腓尼基人開始伺機報複。他們同自己曾經的競爭對手希臘人組成聯盟,一起從事海盜活動,騷擾破壞羅馬,他們從赫勒斯澇海峽到直布羅陀海峽無所不為,一直波及到整個地中海地區。
然而麵對腓尼基人與希臘人的咄咄逼人,古羅馬人所作的抵抗卻顯得力不從心。古羅馬人的,羅馬祖先很早便從事農業與畜牧業,且當時拉丁姆平原土地肥沃,可以養活稠密的人口,因而羅馬人十分重視農業生產,而對於手工業及海外商業則不重視。這就決定了農業民族的羅馬人無法擁有像腓尼基人、希臘人同樣高的航海水平。在較短的時間內,古羅馬人也不可能組建一隻屬於自己的強大艦隊。於是為了抵抗猖狂的海盜活動,羅馬人不得不從被征服的民族中召集人手來從事海上貿易,然而這些人又不會盡心盡力的替羅馬人賣命,所以古羅馬人麵對海盜的猖狂也無計可施,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麵便是此時羅馬正在起內訌,內部矛盾重重,以馬略為代表的民主派和以蘇拉為代表的貴族派正在進行激烈尖銳的鬥爭,政權幾度易手,在這樣的情況下,羅馬人更沒有精力去對付海盜了。
海盜利用羅馬內部戰爭所造成的國力虛弱,圍攻了羅馬的沿海城市,劫掠了周邊島嶼,逼居民納貢,把較富有的居民俘虜後再索取高額贖金,不交贖金就賣為奴隸,甚至他們還襲擊奧斯提港,給港內的一支艦隊以重創。貪得無厭的海盜又登陸沿海地區,進行掃蕩式的搶劫,可以說海上已經沒有安全可言,隨時出沒的海盜使得人人惶惶而不可終日。有一次,海盜進入羅馬腹地,直逼羅馬大門,大膽的海盜抓了兩名大法官和一些隨從人員作為人質,索要巨額贖金,其囂張氣焰不可不一世。海盜們還封鎖了羅馬海上貿易的商道,羅馬的糧食要從埃及運送過來,但在運送過程中隻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能夠到達羅馬,其餘的均被海盜本廬截獲。逐漸的,羅馬人的海上貿易活動利潤減少,國內物價飛漲,以致羅馬民不聊生,老百姓一片怨聲載道,作為協助國王處理朝政的元老院對海盜的橫行肆虐並沒有拿出一係列可行的措施,這也激起了居民們的憤怒,居民們開始不斷的指責元老院的不作為,元老院無奈之下隻好自己組織軍隊,開展圍剿海盜的戰鬥,但是每次都是以失敗也告終。更為嚴重的還在後麵,海盜們不但自己搞聯盟,還以高額利潤回扣賄賂羅馬的貴族騎士,與他們串通一氣,這樣在羅馬“高層”的庇護下,海盜們更加目中無人,恣意妄為,突襲來往商船,洗劫城市,從事“販賣人肉”的勾當。就這樣,海盜活動如洪水猛獸,一發不可收拾。公元前1世紀中葉,海盜實際上已經從海上封鎖羅馬。羅馬人民陷入了饑餓的恐慌當中,情況十分危急。
當時,海盜的活動中心已經轉移到了基裏基亞、潘菲利亞和伊蘇利亞等地,其中,本都對羅馬的威脅最為巨大。本都位於黑海南岸,當時執政的是國王米特拉達梯(公元前120年至公元前64年),米特拉達梯於公元前85年,與羅馬執政者蘇拉訂立合約,但還是對羅馬常有戒心,恐遭覆滅。為了對外擴張自己的勢力,在公元前75年,又舉兵叛亂,和羅馬在爭奪小亞細亞土地上發生了尖銳的衝突,羅馬於是派執政官率兵去討伐,米特拉達梯便利用和支持海盜來進行反對羅馬的活動,最終羅馬敗北。海盜最主要的一個活動中心就是基裏基亞,這裏地勢崎嶇不平,高峰突兀,有利於掩護海盜在此停泊和紮營而不被人發現。同時由於米特拉達梯的支持和鼓勵,海盜活動已經從打劫商船、殺人放火等小角色逐漸演變成正規軍作戰。米特拉達梯不僅給海盜提供庇護的長多——港口,還為了對付羅馬而提供給海盜船艦,讓海盜去與羅馬戰鬥。當然海盜們的活動範圍不僅僅局限於基裏基亞、潘菲利亞、和伊蘇利亞這些地方,“在伊利伊亞、克利特、塞浦路斯等地,海盜們修築要塞,組織艦隊,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建立武庫,安插二畝;在有些地方甚至建立了國家,強迫那些被抓來的人從事勞作。”④而且當時最為出名的是一個女王特塔建立了一個王國,被稱為是正鎮的“掠奪者的國家”,不斷的給羅馬製造麻煩。
終於羅馬人意識到,海盜已經成為他們的心腹大患。然而,直到此時羅馬仍然沒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或者說缺少一個打算徹底消除海盜威脅的核心領袖。
眾所周知,愷撒不僅是古羅馬著名的大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優秀的雄辯家、曆史學家,在世界古代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他也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愷撒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他是馬略的內侄,這些關係使愷撒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傾向於民主派,愷撒有著遠大的誌向和抱負,他聰明能幹,能文能武,卻工於心計,處處顯露他的卓越才能,特別具有廣交朋友的能力。在他隻有24歲的時候,就因敢於揭露一位總督的貪汙案而聞名於羅馬政界。他也希望通過從政這條道路走向權利與榮譽的頂峰。愷撒具有演講的天賦,為了博取名聲,愷撒在演說中經常讚揚民主派的領袖的功績,於是,他的聲望逐漸提高,並成為民主派的領袖,鋒芒畢露的愷撒當然成為當權者的眼中釘,當時的當權者就是蘇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