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一位神甫眼中的希臘羅馬(1 / 2)

近現代歐洲看似早已是一個基督教的歐洲,但曾有人寫過一篇《一位神甫眼中的希臘羅馬》很好地說明了基督教歐洲與希臘之間的內在關係,現摘錄如下:

問:請問神父,了解希臘羅馬世界和它們的文化,對研究新約有什麼用途呢?

答:因為新約聖經就是在希臘羅馬這兩個地中海文化的掩護下誕生的。

問:可是耶穌的時代,不是羅馬人統治以色列嗎?那跟希臘有什麼關係呢?

答:基督新紀元開始的一刻,羅馬人直接繼承了亞曆山大所建立的希臘帝國。因此,雖然表皮上鋪了一層羅馬的色彩;但是骨子裏仍然是希臘人留下來的行省管理、集體和個人的生活方式。總之,希臘文明繼續普遍存在,連他們的共同的語文也是希臘文。

問:羅馬帝國呢?

答:我們隻要打開羅馬帝國的地圖一看,就可以知道羅馬學國版圖的遼闊,他的幅員的確是世界性,而且是一年更擴大鞏固分的權威。這樣,地區性的差異也就越來越小,同時也抵製了蠻族,象日爾曼、巴爾塔等野蠻民族的推進。

在東征西討征服了許多地區之後,羅馬帝國就把這些地區劃分成不同的等級。比方埃及,埃及是帝王個人的財產,他派一位代表親自管理,埃及之外有保護國、行省和地方財政長官管理區。所謂保護國是指那些古老的王國,他們可以繼續保存他們的傳統機構。行省中還分元老行省和帝國行省兩種。元老行省,如小亞細亞由元老院管理;帝國行省都收羅馬軍隊駐紮,再由軍政首長全權管理;軍政首長單獨向帝王負責,象敘利亞就屬於帝國行省。至於地方財政長官,他們專門負責管理特殊性質的地區,猶太就是特殊性質的地區;這些財政長官有的時候也兼任次要省份的總督。

問:神父,一般說來,在羅馬帝國統治下人民有沒有自由呢?

答:這樣一個權威係統,雖然隻給各地區一個表麵的自主。比方,各個行省是由省議會來治理的,但是確實給大家一個真實的,雖然隻是一個相對的平安。這些在區特別是亞洲各城市,利用這個平安以隨著平安而來的秩序,可以從事交易,和互通有無。此外,在大都市裏也享受著某種自由,因為這些大都市是由全體市民所組成的議會來管理的,再由城市顯要組成的谘議會當顧問團;而且還有各種工會,在地方行政上發生了很大的作用。最後在這些大都市裏的市民,除了他本來就有的那個城市的公民權以外,還可以享受羅馬公民權,這個特權是世續的,可以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不過,也可以用錢買或者由羅馬帝國當作獎品賞給人。

問:神父,具體地說,羅馬公民享有哪些權益呢?

答:羅馬公民不得受體罰或是任何不光榮的待遇;同時,他也有權向羅馬皇帝上訴。

問:說到向羅馬皇帝上訴,那聖保祿就是以羅馬公民的身分向凱撒上訴了,是不是?

答:不錯。保祿所有的羅馬公民權是世襲的,他也知道羅馬公民權帶給他什麼權力。這一點在宗22:25—29節保祿在受審的時候已經說過:“當士兵用皮條將保祿綁好的時候,保祿向旁邊站著的百夫長說:‘一個羅馬人,又沒有被定罪,難道你們就可以鞭打他麼?’百夫長聽了,就到千夫長前報告說:你可怎麼辦?這個人是羅馬人?千夫長就前來問保祿說:‘告訴我,你是羅馬人嗎?’保祿說:‘是’千夫長回答說:‘我用一大筆錢買到這個公民權。’保祿說:‘我卻生來就是。’於是那些要拷問保祿的人,便立即離開走了。千夫長一知道他是羅馬人,又因為捆綁過他,就害怕起來。”至於向羅馬皇帝上訴的權力,在宗25:10-72節有記載,這個我們在前麵已經提過了。在基督紀元前不久,羅馬帝國還是把羅馬皇帝當作神明,皇帝是“天子”或是神明本身。

問:神父,稱皇帝為“天子”在中國古代不也是這樣嗎?

答:是啊!事實上這個發展大概民族大部分是受東方民族,象埃及,波斯等民族的信仰影響的。當然,這也跟事情本身的邏輯相吻合的。因為帝國既然是一個,那麼敬禮也應該有一個統一的基礎。因此,提庇留、克勞帝雅斯、維斯佩、居安等幾位皇帝,隻是鼓動人去崇拜已經去世的皇帝;可是到了克裏古拉、尼祿、杜米仙就幹脆讓他們來朝拜自己了。

問:為什麼會導致這種地步呢?

答:除了前麵所說的因素以外,實際上,在起初崇拜皇帝並不是羅馬強製實行的,而是皇帝要讓各個行省、城市、工會等自由地表現他們的感激之情而已。所以皇帝的敬禮曾經極盛一時。比方,在厄弗所一座城市裏麵,就有好幾座羅馬皇帝的廟,這種敬禮和其他宗教並不衝突。

問:請問神父,他們是怎樣崇拜皇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