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晉室無政(1 / 2)

顯宗成皇帝鹹和四年(公元329年)

陶侃、溫嶠之討蘇峻也,移檄征鎮,使各引兵入援。湘州刺史益陽侯卞敦擁兵不赴,又不給軍糧,遣督護將數百人隨大軍而已,朝野莫不怪歎。及峻平,陶侃奏敦沮軍顧望,不赴國難,請檻車收付廷尉。王導以喪亂之後,宜加寬宥,轉敦安南將軍、廣州刺史;病不赴,征為光祿大夫、領少府。敦憂愧而卒,追贈本官,加散騎常侍,諡曰敬。

臣光曰:庾亮以外戚輔政,首發禍機,國破君危,竄身苟免;卞敦位列方鎮,兵糧俱足,朝廷顛覆,坐觀勝負。人臣之罪,孰大於此!既不能明正典刑,又以寵祿報之,晉室無政,亦可知矣。任是責者,豈非王導乎!

蘇峻戰死,部下擁戴其弟蘇逸繼續戰鬥。當時,軍隊的私人屬性十分清晰,所以皇帝必須是最大的暴力集團首腦,朝廷就應該是最大的黑社會。

右衛將軍劉超、侍中鍾雅與建康令管旆(pèi),準備偷偷把小皇帝送到溫嶠率領的平叛軍那裏(《資治通鑒》用中性詞“西軍”),結果被發覺了,蘇逸命部將任讓入宮逮捕劉超、鍾雅。小皇帝抱著兩個人悲泣道:“還我侍中、右衛!”

蘇峻之亂折騰了一年多,終於平定,蘇逸被斬,當將軍曹據把小皇帝司馬衍抱到溫嶠的戰船上時,“群臣見帝,頓首號泣請罪”。

殺害劉超的任讓被俘,陶侃和任讓有舊,為任讓說情,希免一死,小皇帝說:“是殺吾侍中、右衛者,不可赦也。”司馬家的皇帝,不管傻的,還是小的,記性都不錯,惠帝司馬衷記得“此嵇侍中血”,成帝司馬衍記得“是殺吾侍中、右衛者”。

魏晉時,大臣出任方鎮或督軍時,皇帝要授予“節”,王導當時曾“假節”督討王敦,結果失節於石頭。小皇帝和西軍首腦們相聚石頭,王導覥著老臉也來了,還讓人幫他找回失了的節,陶侃調侃王導“蘇武節似不如是”。蘇武使匈奴,十九年持節如故,王導失節,該受調侃。

另一個不好意思的人是庾亮,他見了外甥皇帝,“稽顙哽咽”,之後,庾亮堅決要求到地方任職,以效命補過。

蘇峻之黨路永、匡術、賈寧等,在失敗之前,反正過來,歸降朝廷,王導認為應該給他們加賞官爵,溫嶠堅決不同意:“這幫人能夠反正,最多可以抵罪,留下他們腦袋就不錯了,怎麼可以再給他們加官晉爵呢?”——漢光武帝劉秀當年對投降的敵軍將領,也是這個待遇,免死而已,這樣才能保持獎懲體係的公正性。

湘州刺史卞敦,拒不響應緊急號召,擁兵不動,人不來也罷了,糧草也不支援,這得秋後算賬——陶侃奏請將卞敦哥哥“收付廷尉”。王導好人做慣了,又忍不住出麵,用“喪亂之後宜加寬宥”為由,讓卞敦異地做官,轉任廣州刺史。就這樣,卞哥還稱病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