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孝宣皇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
皇太子柔仁好儒,見上所用多文法吏,以刑繩下,嚐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帝作色曰:“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歎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臣光曰:王霸無異道。昔三代之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則謂之王。天子微弱不能治諸侯,諸侯有能率其與國同討不庭以尊王室者,則謂之霸。其所以行之也,皆本仁祖義,任賢使能,賞善罰惡,禁暴誅亂。顧名位有尊卑,德澤有深淺,功業有巨細,政令有廣狹耳,非若白黑、甘苦之相反也。漢之所以不能複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為,非先王之道不可複行於後世也。夫儒有君子,有小人。彼俗儒者,誠不足與為治也,獨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皆大儒也,使漢得而用之,功烈豈若是而止邪!孝宣謂太子懦而不立,暗於治體,必亂我家,則可矣;乃曰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豈不過甚矣哉!殆非所以訓示子孫,垂法將來者也。
淮陽憲王好法律,聰達有材;王母張婕即尤幸。上由是疏太子而愛淮陽憲王,數嗟歎憲王曰:“真我子也!”常有意欲立憲王,然用太子起於微細,上少依倚許氏,及即位而許後以殺死,故弗忍也。久之,上拜韋玄成為淮陽中尉,以玄成嚐讓爵於兄,欲以感諭憲王。由是太子遂安。
秦始皇創立君主專製帝國體製,漢因襲之。帝製有很多問題,晚清以來,革命黨人備述矣。帝國體製在秦漢發軔時,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就是控製難度大。
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要把這麼多人攏到一塊兒過日子,而且是不那麼自由的日子,還是挺費勁的。秦始皇想了很多辦法維護大一統,其中有的是技術措施,如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等,但用得最多的辦法是強化專製工具,用宣帝的太子劉奭(shì)的話說,就是“持刑太深”。但是,一味高壓,效果也不好,秦帝國很快土崩瓦解,這讓漢帝國的當家人陷入深思。到了漢武帝時代,思考有了階段性成果,那就是在加強專製力量的同時,還要建立國家意識形態,馴化老百姓的思想。總之,文的武的兩手都要硬。
帝國精英們在古代的思想寶庫裏遴選儒家學說為國家意識形態,“獨尊儒術”,字麵上理解,就是獨尊儒家學術或學說,但本質上是“以儒家學說內涵和語言表達係統構建的統治老百姓思想的工具”,術者,工具也。表麵上看,是學術,實質上看,是工具;因為學術和工具是捆綁銷售,讓很多人有了誤會,真的以為儒術至尊,仁義至聖。
“儒術”是帝王家拿來忽悠大臣、讀書人以及老百姓的,總之,是忽悠外人的,目的就是讓他們都暈乎起來,但是,這種忽悠太厲害了,連皇帝的接班人也給整暈了。皇太子劉奭有一天對老爸說:“咱們不是一再宣傳要以儒家的仁義道德治理國家嗎?可是我發現您用的還是法家的那一套,相信刑法的力量。我覺得應該重用儒生,讓儒生來執行仁義道德這一套,他們對這一套理解力沒問題,執行力更沒問題。老爸,專家都說,要強調執行力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