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關於拖雷的死,其他的史書記載卻有所不同。《元朝秘史》

詳細記載了拖雷之死的情況。其經過如下:在官山避暑期間,窩闊台汗突然得了重病,於是請醫生來看。醫生開了藥,窩闊台汗吃了好幾天,病情並未好轉,反而越來越重。蒙古人講究迷信,窩闊台就請來巫師為他驅除病魔。

那個巫師對窩闊台說:“大汗征戰多年,殺人過多,又毀壞城郭,這樣就激起了山川之神的憤怒,天神要拘大汗去問罪呢。”窩闊台聽了巫師的話,心裏非常恐懼,於是向巫師求教解脫之法。

巫師說:“至少得有一個親王代替大汗去向天神請罪,才可以免除大汗的災難。”在親王之中,當時隻有拖雷隨侍。窩闊台就命人把拖雷叫到身邊,將巫師的話告訴了托雷。

窩闊台說完後,拖雷就說願意代大汗到天神那裏請罪。巫師拿出“咒水”,讓拖雷喝下。拖雷二話不說,一飲而盡。拖雷被人抬回自己的寢帳,沒幾天就死了。不久就死了。拖雷死了之後,窩闊台的病果然就好了。以上是《元朝秘史》的記載。

還有一部史書叫《世界征服者史》,書中說拖雷是因飲酒過度,得病而死。

換一個角度看托雷死亡原因

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喜歡的兒子,成吉思汗曾經打算把汗位傳給幼子拖雷,但由於當時拖雷年紀太小,未能如願。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習俗,成吉思汗死後,把自己的屬地、財產和大部分軍隊都留給了拖雷,使拖雷擁有了巨大的實力。

不過,盡管窩闊台是成吉思汗指定的繼承人,但成吉思汗死後,大蒙古國由拖雷監國兩年且遲遲不肯移權,這不難引起汗位繼承人窩闊台的不滿而心生怨恨。後來,在耶律楚材的斡旋下,拖雷雖然移權讓位,但拖雷在蒙古帝國中的威望依然不減,窩闊台難免會感到一種嚴重的威脅。即便拖雷沒有反心,但窩闊台也有地位不穩固的擔心。

窩闊台在繼承汗位後,把他的二哥察合台打發走了,但卻把拖雷留在了自己身邊,不讓拖雷回到領地去。如果要給出合理的解釋,很有可能是窩闊台想牢牢地把拖雷捆在自己身邊,使拖雷不敢輕舉妄動。

另外,雖然拖雷的死找不到窩闊台的直接證據,但卻與那杯“咒水”有直接關係。不論是《史集》,還是《元朝秘史》,以及《元史·睿宗傳》,都說拖雷是喝下那杯“咒水”而死的。這就不得不讓人產生懷疑,那杯所謂的“咒水”究竟是何物?這難道還用明說嗎?所謂的“咒水”很可能是一杯置人於死地的毒水。拖雷正是喝了那杯毒水才死的,根本不是什麼暴病而亡。即便托雷的死亡很難說是窩闊台毒害的,但是其中的可能性應該不低,至少有一定關聯性。

至於《世界征服者史》中所說的拖雷“因飲酒過度,得病而死”,究竟是否屬實呢?我們可以推斷一下,拖雷所飲的“酒”到底是一種什麼酒?文中沒有說,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書中所說的“酒”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咒水”呢?這倒很有可能了。

雖然,托雷的死還是一個謎,但綜合各種因素和封建社會皇權製度的弊端,我們應該能發現其中的答案。

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

引起西方轟動的《馬可·波羅遊記》

13世紀六七十年代,威尼斯人馬可·波羅離開了他的家鄉,開始了一次探索之旅。後來,馬可·波羅回到家鄉威尼斯。因他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之間的一場中世紀少有的大戰,戰敗被俘囚禁。在監獄中,他根據自己20多年的探險經曆,和通俗小說作家魯思梯切諾合作寫出了一本聞名世界的《馬可·波羅遊記》。

在這本書中,馬可·波羅介紹道,他父親和伯父都是威尼斯商人,在西部歐亞、西亞以及西南歐之間從事貿易活動。他們經常要去裏海北岸的商業城市。1260年初,他們在那裏經商時,正遇到欽察汗國與伊利汗國間的戰爭。由於擔心歸途受阻,他們就繼續東行,逗留於錫爾、阿姆兩河間的不花刺等地,後來隨旭烈兀派到元朝的使臣一起到達上都。這時應當是1265年前後。在回國的時候,馬可·波羅的父親和伯父把蒙古汗的一封國書帶達羅馬教廷。

1271年,他們又謁見新上任的教皇格利高裏十世,最終攜帶教皇寫給忽必烈汗的信函重訪中國。這一次,他們還帶上了年輕的馬可·波羅同行。1275年,他們到達上都。從這時候起,直到1291年春與遠嫁伊利汗的闊闊真公主和伊利汗的奉迎使一起從泉州坐船西行,馬可·波羅一行在中國留居長達17年之久。

根據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裏的自述,在中國的17年中,他先留在大汗的朝廷裏學習有關禮俗、語言文字等,其後奉忽必烈之命出使哈刺章(指前大理國所在地,當時,也用作對雲南的泛稱)。

以後他又奉使各地,包括在揚州任職三年(不一定是做那裏的行政長官),多次到杭州城辦事。往返行程,大多是經由從大都南行到揚州,再到杭州,南至福州、泉州一線的元朝驛站主幹線。大體是在至元二十四至二十六年(1287—1289年)左右,馬可·波羅可能曾遠行印度,行跡所至主要應是馬八兒地區(即印度半島南端的東岸地區)。1290年春夏之際,他因為熟悉航海西行的情況,被選定陪同伊利汗國的使臣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西域,然後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