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娣演技實非凡
小太妹終歸把形顯
閱讀第一眼
演技高下立現
同是表演,張良娣比“大隋第一影帝”——隋煬帝,就差得遠。表演的最高境界,是了無痕跡,讓人感覺這是在生活,不是在演戲。張良娣的最大問題,是她表演的痕跡太濃,太做作。
這讓她的“星途”頗不順利。功利性太強了,太好鬥了,沒鬥找鬥,結果把小命都弄丟了。
主要人物關係譜
公元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
這是個獨特的年份。大唐始於618年,終於907年,這一年,距離大唐滅亡還有145年,距離大唐建國144年。
也就是說,這一年,恰巧位於大唐時間段的中軸線附近。
這當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而這些大事,一步步促使大唐走向衰落,直至覆滅。
還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從這一年開始,大唐朝廷,更加腐化無能。即便如此,它依然維持了和初唐、盛唐差不多的年份,整整145年,這該作何解釋?
既然已經腐爛,為什麼沒有迅速滅亡?難道是初唐和盛唐,給它留下了什麼法寶?
若說有個法寶,當是大唐區別於其他朝代的一個重要特征:開放的空氣,相對民主的氛圍。
大唐有兩個人需要感謝,一個是唐太宗,一個是唐玄宗。
唐太宗善於納諫,自古流傳,不必多言。唐玄宗,似乎功過相抵,能五五開,就不錯了。
不過,老高還是想給玄宗加點分。之所以給他加分,不是因為所謂的開元之治、國家富庶,而是他對初唐以來開放政治的維護,以及因他內心仁厚而造就的大唐民主氛圍。
他當皇帝45年,比名列第二的唐高宗多了10年,當太上皇5年。將近50年的時間,他對大唐政治、大唐朝廷以及後代皇帝的影響,不可低估。
表麵看,他的仁厚有一個副作用:他的子孫皇帝,都很軟弱,導致宦官當權、奸臣當道。
但從某種角度而言,皇帝軟弱,未必是壞事:他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他受點苦,百姓就能過得舒坦一些。皇帝再英明,畢竟隻是一個人,斷不了所有事;群臣再昏庸,也是一群人,互相掣肘,相對平衡。
做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不能太舒服。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皇帝過得太舒服了,他就會想法子折騰人,折騰百姓——隋煬帝不就是個例子嗎?皇帝過得不舒服了,自顧不暇,中央高層窩裏鬥,百姓休養生息,自然更舒坦些。
762年,就是一個皇帝“下地獄”的典型年份,也是皇權被操縱、被宰割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好幾件大事。
太上皇唐玄宗死了,皇帝唐肅宗也死了,張皇後被掐死了,還有幾個親王,也完蛋了。
宮裏亂作一團,前線卻捷報頻傳。761年,史思明被兒子殺死;762年,安史之亂的平叛,也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所以,有人把762年看做安史之亂結束的年份。
不管怎麼說,這一年,大事不斷。
先從一個女人說起。
這個女人,雖不是政治鬥爭中的核心人物,卻是一個“節點人物”,在網絡狀的曆史中間,在很多的關鍵節點上,她都恰如其分地出現了。
我們隻能說,她不是主角,卻很會搶鏡頭。
她就是我們的大唐七號超女,張良娣。
大唐七號超女:張良娣
本名:不詳
生卒年:?-762年
老公數量:1(唐肅宗)
曾任職務:良娣、淑妃、皇後
家庭狀況: 貴族出身。她的奶奶竇氏,和唐玄宗的母親(即唐肅宗的奶奶)是親姐妹。
性格特征:有城府、蠻橫,性格反複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