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不能完全排除作秀、拉攏人心的成分,但不可否認,它的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更深層的因素在於,這一“罪己詔”,繼承和發揚了唐太宗時期虛心納諫、虛懷若穀的傳統,勇於接受批評、勇於開展自我批評,弘揚了朝廷的民主氣氛。正是這種氣氛,使得大唐雖曆經劫難,依然曆100餘年而不倒。
另一件事情,是起用了唐肅宗時期重用的大臣李泌做宰相。
內有李泌,外有郭子儀,大唐雖內憂外患、苦不堪言,但有了這兩個老家夥、老革命,還能維持。
李泌忠心於朝廷,卻擅長明哲保身。張良娣、李輔國等人害死建寧王之後,他萬念俱灰,辭職歸隱。
爺爺唐肅宗對李泌的重視,讓孫子唐德宗印象深刻。事實證明,當年若沒有李泌,不僅可能會有太子之爭,後宮的鬥爭,也會無法收拾。李泌權衡利弊,給唐肅宗提出的建議,現在來看,都是金玉良言。
奸臣當道,宦官弄權,唐德宗一籌莫展。無奈,請老將李泌再度出山,擔任宰相,輔佐自己。
有李泌這樣的忠臣良相,多少可以和奸臣對抗一番,延長大唐的氣數,不至速亡。
在李泌的幫助下,唐德宗究竟做了哪些“正確的事情”?這些都得從一則“八卦新聞”說起。
經曆了安史之亂,困頓中的大唐皇室,自然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風流快活了。不過,叛亂平息,生活逐步安定之後,故態複萌,一個個“八卦新聞”,重新上演。
故事的主角,是郜國長公主。
郜國長公主是唐肅宗最小的女兒,論輩分,唐德宗該叫她姑姑。
這個郜國長公主,先後嫁了兩任丈夫。這倒沒什麼,問題是她繼承了高陽公主、太平公主遺風,專好風流快活,有名有姓有職務的情人,就四五個,比如彭州司馬李萬,蜀州別駕蕭鼎,澧陽令韋惲,禁衛將軍李昪,等等。
這裏要說的不是別人,正是禁衛將軍李昪。李昪的老爹,名叫李叔明,也是禁衛將軍。李叔明有個仇敵,名叫張延賞,位居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這個張延賞,閑著沒事,就挖空心思,對付李叔明。
巧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李叔明的兒子李昪,居然和郜國長公主勾搭上了。得知這一八卦消息,張延賞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個驚天動地、重新安排權力布局的大計劃,在腦海中形成。
張延賞找到唐德宗,秘密彙報:禁衛將軍李昪,和郜國長公主有一腿,私生活不檢點,風氣敗壞,必須嚴加懲治。
唐德宗一聽,又是“桃色新聞”,萬一傳出去,不好聽。得,還是找個穩當點的大臣,處理此事吧。
他想到了老臣李泌。
李泌來了,唐德宗把情況和他一說。老同誌果然老奸巨滑,嘿嘿冷笑,道:“皇上,如果我沒猜錯,向您提供這一桃色線索的,大概是張延賞吧?”
唐德宗嚇了一跳:“老家夥也忒厲害了吧,一猜就猜到了。”也就沒再隱瞞,點頭:“猜對了,加10分。你怎麼知道是他?”
李泌冷笑道:“您幸虧找老臣商量此事,若換了別人,恐怕又是一場震動朝綱、血流遍地的劫難了。”
德宗更加驚訝:“這麼嚴重?老頭兒別賣關子了,如實道來。”
李泌道:“李昪是何人?李叔明的兒子。而李叔明,和張延賞曆來不和,明爭暗鬥。因此,搞掉李昪,目標是針對他爹。——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德宗忙道:“那關鍵的是什麼?”
李泌道:“皇上,您別犯糊塗。此事一旦鬧大,恐怕連太子都會牽扯進來。您想啊,太子妃蕭氏,可是郜國長公主的女兒!倘若連坐起來,必然牽扯蕭氏;牽連蕭氏,必然牽動太子;牽動太子,則震動朝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