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璀燦星空探秘(5)(1 / 3)

還有一種更離奇的學說認為太陽有一顆姐妹星,叫複仇星。複仇星在繞太陽旋轉的軌道上周期性地把致命的彗星釋放到地球上,使地球上揚起彌漫持久的塵埃,環境發生劇烈變動,以致使生物從地球上消亡。每隔2600萬年複仇星離太陽最近時,引力使彗星從奧爾特雲中飛出,其中一部分便飛到地球大氣層來。至於複仇星的來曆,有人認為它與太陽同期形成;有人認為它是後來被太陽俘獲的。當它闖人太陽係時,可能擠走了某顆行星,並由於攝動力而引起地球上的一場大浩劫。至於複仇星是否存在?它是一顆恒星還是一顆行星?還是一顆黑星(黑洞)?到目前還一無所知,什麼也沒觀測到。所以關於彗星來源問題,目前仍處於假說研究證實階段,最後打開.彗星之謎的金鑰匙還沒有拿到手。

神秘的哈雷彗星蛋

哈雷彗星每靠近地球時,地球上就出現神奇的彗星蛋,令人百思不解。

1682年,哈雷彗星對地球進行周期性的“訪問”B寸,在德國的馬爾堡,有隻母雞生下一個異乎尋常的蛋——蛋殼上布滿星辰花紋。1758年,英國霍伊克附近鄉村的一隻母雞生下一個蛋殼上清晰地描有彗星圖案的蛋。1834年,哈雷彗星再次在蒼穹出現,希臘科紮尼一個名叫齊西斯卡拉齊斯的人家裏,有隻母雞生下一個蛋,殼上有彗星圖。他把它獻給國家,得到了一筆不小的獎勵。1910年5月17日,當哈雷彗星重新裝飾天空時,法國人i宅異地獲悉,一名叫阿伊德布莉亞爾的婦女養的母雞也生下一個蛋殼上繪有彗星圖案的怪蛋,圖案猶如雕刻,任你擦拭都不改變。為了得到1986年的彗星蛋,早在1950年,蘇聯科學家便在國內聯係了數以萬計的農戶;法國、美國、意大利、瑞典、波蘭、匈牙利、西班牙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建立了類似的調查網絡。現在,調查結果巳揭曉:1986年,意大利博爾戈的一戶居民家裏的母雞生下一個彗星蛋,母雞的主人意大利人伊塔洛托洛埃因此暴富。為什麼天空出現哈雷彗星時,地球上就出現蛋殼上描有哈雷彗星的雞蛋呢?

這個謎尚待解開,作為研究彗星的資料,被認為與免疫係統的效應原則,甚至和生物進化有關。

彗星會撞地球嗎

在1994年發生的“蘇梅克一利維9號”彗星碰撞木星的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政府領導人甚至平民百姓的關注。這顆彗星闖入離木星很近的地方,被木星的潮汐作用撕裂為21塊碎片。天文學家預告“蘇梅克一利維9號”彗星的碎片處在一條最後要和木星碰撞的軌道上,1994年7月下半月,這些碎片將陸續和木星相碰撞。正如預告的那樣,1994年7月17日至21日,這顆彗星的21塊碎片一塊接一塊地撞到木星表麵。21塊碎片中最大的一塊直徑約3.5公裏,相撞時產生的烈焰高達1600公裏。碰撞之後,在木星上留下的黑斑比地球還大。撞擊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億顆原子彈,所發出的紅外輻射極其強烈。人們以極大熱情關注這一宇宙碰撞事件的整個過程。同時,人們也在思考:我們的地球是否也有可能受到彗星的襲擊?當然,彗星和地球相撞的機會要比彗星和木星相撞的機會少很多。然而,也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今天,天文學家比以往更加重視對彗星的研究了。

彗核是“髒雪球”嗎

彗星,俗稱掃帚星,出現時總是以它那拖著長長尾巴的特有外形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在古代,它往往被視作不祥之物而給人以恐懼感。盡管人們對彗星已有幾個世紀的科學觀測曆史,但認識還是很不足的。從體積上講,彗星堪稱太陽係中的龐然大物。彗星的彗發大過太陽,彗尾則更可長達3億公裏。然而這一切都是彗星運動到離太陽較近時在太陽光作用下從彗核發展而來的。因此,彗星又是太陽係中最為活躍的成員。彗核太小了,地球上即使用大望遠鏡也觀測不到。人們隻是間接地猜測有彗核存在,並估計它的性質和大小。

那麼彗核究竟是什麼呢?一個世紀之前,紐頓認為彗星是一大團固體粒子,它們在相似的軌道上獨立地繞太陽公轉。這團粒子的中心密集區即成為彌漫的彗核,但核並不是一個整體。這就是最早的彗核沙礫模型。這類模型認為固體微粒是在太陽係外形成的,因而有星際物質成分。但各種沙礫模型的具體內容又有所不同。1953年,英國科學家裏特頓在他的《彗星及其起源》一書中主張彗星是鬆散的粒子群,粒子間無引力束縛。而利奇特則在1963年他的《彗星本質》一書中認為彗星雖是較鬆散的粒子群,但粒子間有引力束縛。沙礫模型可以很自然地解釋彗星的分裂以及形成流星群等觀測事實。

另一種觀點認為彗星具有致密彗核。

這種看法上一世紀就有了,但直到1950年美國科學家惠伯才使這種觀點有了重大的發展。他認為沙礫模型不能解釋有關彗星的許多觀測事實,如軌道長期變化,彗星爆發以及大彗星的氣體塵埃比。惠伯的致密核模型認為彗核是由冰凍的母分子和塵埃微粒混雜組成的整塊團狀物質,稱為“髒雪球”。這種模型可以解釋彗星的多種觀測特征,在惠伯之後又得到很大發展,但長期以來始終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