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聽到侍衛稟告說明使就在城外,一時間愣了一下,然後問道“明使,明使來了多少人。”
聽到趙方的問話,侍衛感覺回答道“回大人,來了三個人。”
“三個人,你沒有說錯。”
“是的,大人,城門的守兵是這樣說的。”
聽到明使隻來了三個人,趙方想了一下後,然後說道“帶明使過來見我。”
等到侍衛領命而去後,趙方又對跪在一邊的阿塔說的“你就暫時在我身邊吧,比較整個提林城隻有你最了解馬德亞的情況,等一會你跟我一起見完了明使後,在幫我分析一下。”
聽到趙方這樣說,阿塔的心中頓時高興起來,但臉上還是露出誠惶誠恐的表情,向趙方大表忠心的就是一頓馬屁,但整個心思都被馬德亞城被明軍占領,大王蟒白被明軍俘虜這些驚人的消息所占滿的趙方並沒有理會他的馬屁。
自從阿塔在井軒城策反了駐守城裏的軍隊,並且打開城門放明軍入城,還在最後殲滅趙孟兩萬精兵的時候,立了很大的功勞,因此在事後,阿塔得到了太子朱常熾的重賞,不禁將事前答應他的條件給全部兌現了,還給了他相當厚重的賞賜。
因此,功利心相當強烈的阿塔,原本打算隱居的心思又被升官發財的心思所占據。因此在後來的時候,從明軍南下井軒關到占領馬德亞城為止,阿塔都是明軍的急先鋒,在這期間,阿塔充分利用了他以前所產生的關係,一路上要麼用優勢的兵力攻打縣城,或者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勸降一些貪生怕死的官吏。
本來對於提林城,朱常熾的打算是要先派兵來到城下,造成大軍壓境的情景,然後在派人進城勸降,但後來在經過阿塔的勸說後,朱常熾放棄了這個打算,因為按照阿塔對趙方的了解,趙方這個人是個性格堅毅的人,如果明軍那樣做的話,很可能趙方會、堅守城池,抵抗到底,這樣的話到最後明軍就算攻破了提林城,但估計損失也會相當嚴重的。並且在朱常熾詢問過駐守後方的阿泰後,阿泰的想法跟阿塔也是一樣的。
於是經過了商議後,朱常熾決定先不派遣大軍包圍提林,而是先派遣一個人前去勸降趙方,如果到時候沒有效果的時候,在使用軍事手段,但到底派誰去勸降趙方,朱常熾一直沒有人選,本來阿塔是最佳的人選,但如果趙方知道了在井軒城發生的事情後,趙方一定不會輕饒了阿塔的雖然當時跟著趙孟前去井軒的人要麼死了,要麼就是被明軍給俘虜了,但小心還是沒有打錯的,因此當葉憲濤違反軍令偷偷前去追殺蟒白的時候,朱常熾終於確定了前去勸降趙方的人選了。
後來經過朱常熾跟石學亮的配合後,終於讓葉憲濤接受了這個任務,但為了讓任務的成功率更高,也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裏立下更大的功力,阿塔向朱常熾建議最好在派一個人能夠進入提林城協助葉憲濤,並且毛遂自薦了自己,因為阿塔已經看出來了,明軍在活捉了蟒白之後,蟒白的勢力投降隻是時間早晚的事了,而至於剩下的兩大家族的兵力,更是連看都不夠看,如果等到明軍一統緬甸的時候,到時候自己不說沒有立功的機會了,隻能說立功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因此為了讓自己在太子殿下的心目中有一個更重要的地位,因此一直膽小、怕死的阿塔也隻能拋開一切了。
趙方因為想著心事所有沒有開口說話,而阿塔因為想著下一步如何能夠成功的配合葉憲濤勸降趙方,也沒有說話,因此寬闊的大殿裏沒一時間非常寂靜,沒有一點聲音。
過來沒一會,一陣腳步聲由遠極近,終於當腳步聲來到大殿的門口的時候,停住了,然後有一個侍衛進來稟告說,明軍使者已經帶來了,然後趙方說了一句“有請”後,阿塔就看見昂首挺胸的葉憲濤走進了大殿,並且他身後的兩個親兵的手中還拿著兩件讓阿塔目瞪口呆的東西,隻見他左邊的一個親兵手中拿著一把用黃布包著的寶劍,黃布上麵還寫著上方寶劍,右邊的一個親兵手上拿了一根木棍,但木棍的上麵卻掛著一串動物的尾巴。
讓阿塔吃驚的地方就是這兩樣東西,因為這典型的就是出使別國的使節才需要的東西,但阿塔明明記得在葉憲濤前來提林城的時候,太子殿下並沒有賜給他這兩樣東西呀。
但因為現在的場合並不合適發問,因此阿塔隻能將疑問放在心裏,等事後在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