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五章(1 / 2)

"鐵指二進!"

明明隻是輕輕一擊,天巴度卻隻覺得胸口劇痛,痛得他的力氣一下子都蒸發了。這邊趙燕被齊小飛借了一招,緩過力來,直接握拳一衝--"鐵指三進!"

天巴度兩眼一翻,直接昏了過去。

趙燕鬆了一口氣。左手輕輕按住齊小飛扶著她腰的左手,右手抱持著平伸的姿勢被齊小飛握在右手裏。兩個人跳舞似的站著。

"這招有趣了,起個名字吧。"

"我叫齊小飛,你叫趙燕,這招現成的就叫'雙·飛燕'如何?"

詞曰:塞上風高,漁陽秋早,惆悵翠華音杳。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音耗。念白衣,金殿除恩,歸黃閣,未成圖報。誰信我、致主丹衷,傷時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調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

這首《蘇武令》沉痛豪邁,其中的忠心誌氣可鑒日月,乃是南宋大學士李綱所作,在南渡後廣為流傳。可惜,詞作得雖好,李綱的抱負卻終究不能實現。高宗建炎元年五月,李綱任宰相,七十五日即被罷職。這首詞,不過是他的離騷之歎罷了。

回頭來看北、南二宋,朝廷羸弱,重文輕武。汴州杭州雖富誇天下,可邊境上屢戰屢敗,全無強漢盛唐的大國氣勢。到了官廷南渡,徽欽二帝失陷於金人之手,更遭千古未有之大恥。雖民間多有義士,軍中更多良將,怎奈何金殿之上卻是奸佞當道,緘口忠言。因此上,三百年曆史一筆筆數來,竟都是忠貞烈士吞血咽聲,奸邪小人得誌張狂,斑斑血淚,罄竹難書。

可也正應了時窮節見之古訓,內憂外困之際,才有那數不清的英雄人物捐軀國難。楊業、寇準、李綱、宗澤、嶽飛、韓世忠、梁紅玉、文天祥......風雲變幻,一位位英雄逆勢而起,雖不能補天立國,但那精忠報國之心卻彪炳千古任人傳誦。

小子不才,便在千古之後杜撰此文,以虛構之人物為皮,敷衍之情節為骨,單為列為看官,表一表我堂堂中華那不滅魂魄。

話說徽宗宣和年間,河北省盧龍縣小王莊有一人,隻因無父無母,無名無號,單知道姓羅,又給村中大戶趕車拉馬,便有了個諢名叫做羅馬。羅馬十六歲時,正值宣和海上之盟,宋、金合力攻遼,正是朝廷用人之際,便棄了雇主投軍報國去了。

這羅馬自小便是饑一頓飽一頓的吃飯,哪能有什麼好身體,十六七的人,身長不過六尺,更且麵黃肌瘦,那征兵之人一看之下,大筆一揮,便將他分為鋪兵,隻往河北北路驛站效力。

驛站又稱遞鋪,羅馬效力的遞鋪編號"已辰",中等規模,有十來個鋪兵,二十幾匹馬。羅馬來到時,既無銀錢孝順,又懦弱內向,自然備受老兵欺負,頭一宿便被刮分了被褥,趕出營房。其時正是四月的天氣,白天雖熱,晚間也冷。羅馬出得營房,站了一回,便到馬廄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