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庫斯在位期間,有一個外國人帶著全家老少和全部財產來到了羅馬,光是行李就裝了有好幾輛牛車。這些人衣著華麗,頭發很長,一看就知道他們是伊特魯裏亞人。
這個人叫塔克文,是一家之主。他不是血統純正的伊特魯裏亞人,而是混血兒。他父親是從希臘科林斯逃到伊特魯裏亞的希臘人,他母親是伊特魯裏亞一個位高權重人家的女兒。伊特魯裏亞社會非常封閉,如果隻是經濟上的來往,他們不會過問你的民族。但是如果外族血統的人想進入他們的社會,他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塔克文認為,在伊特魯裏亞永遠都不可能改變自己異邦人的身份,也因此無法提升自己的地位。於是他決定到伊特魯裏亞以外的地方去試試運氣。
因為身上流著科林斯人的血,所以去意大利南部科林斯殖民的錫拉庫薩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公元前7世紀末時,錫拉庫薩已經相當繁榮,完全不是羅馬所能比的。但是塔克文沒有選擇去錫拉庫薩。因為他知道希臘和伊特魯裏亞民族一樣,也是個崇尚純血統論的民族。
混血兒塔克文選擇了羅馬作為改變自己命運的地方。那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隻要願意在羅馬定居,就可以擁有市民權。而且,像努馬和安庫斯那樣,盡管不是建國者拉丁人,卻也坐上了羅馬國王的寶座。想必正是這一點,對塔克文很有吸引力吧。於是,他決定帶著一家老小,帶著全部家產,投奔羅馬而來。
這個外國人並沒有找當時在羅馬已有的幾個伊特魯裏亞人社團,而是努力滲透到拉丁係和薩賓係的區別日趨淡薄的羅馬人社會中。由於他從父母那裏繼承了龐大的財產,所以以他的財力和他本人的能力,相信進入羅馬人社會應該易如反掌。不到10年的時間,這個曾經的外國人被指定擔任國王安庫斯的遺囑執行人。
然而塔克文並不滿足於當一個公證人。在國王死後,他毛遂自薦要競選羅馬國王。大概他是開展選舉活動的第一個羅馬人。對此,李維曾經這樣寫道:
根據傳下來的說法,塔克文為了當選羅馬國王,在全羅馬進行了巡回演講,說服市民們把票投給自己。
選舉演講的內容是這樣的:
雖然我自己從外國移居而來,但是在羅馬,外國人登基王位是有先例的。而且,我是帶著妻兒老小和全部家產前來羅馬定居的,所以早就打算要終老於羅馬。先王對我信任有加,而我的年齡也適合擔此重任,我自信在敬畏羅馬諸神、尊重法律方麵從未落後於他人……在市民大會上,塔克文以絕對的優勢被選為新一任國王,元老院也一致通過。在拉丁人—薩賓人—拉丁人—薩賓人的序列之後,伊特魯裏亞係的人第一次登上了羅馬的王位。
成為羅馬第五代國王的塔克文顯示出了他超強的領導能力。在37年的統治期間,不僅使羅馬的勢力範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張,而且羅馬內部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市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羅馬一躍成為名副其實的羅馬城邦。
他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增加元老院的人數。自從羅穆路斯設立元老院以來,人數一直維持在100人,而塔克文把它增加到了200人,理由是羅馬人口大幅度增加了。當然,他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在羅馬,隻有元老院議員由國王指定,而塔克文一定會選擇他的忠實支持者。因為如果有反對勢力反對羅馬新國王塔克文,那一定是固有勢力——元老院在從中作梗。盡管塔克文是在民眾的支持下坐上王位的,但是他很清楚單純依靠民眾的支持是極不牢靠的。在穩固了大後方之後,新國王率領軍隊離開羅馬,開始了征戰周邊各部族。
因為曆任國王的正確指揮和士兵們的勇敢,當時的羅馬軍已經聲名鵲起。
但是羅馬畢竟還太年輕,敵人即使並不強大,對於當時的羅馬士兵來說,也需要經過一番激戰才能取得勝利。塔克文和他的前任們不同。戰鬥結束後,他沒有讓戰敗者移居羅馬,而是給他們市民權,繼而同化他們。勝利者則趕著戰車,滿載著從戰敗者那裏掠奪來的戰利品凱旋。
這一政策的改變,從其後羅馬依然歡迎其他民族移居羅馬的事實來看,可以認為是國王為了提高個人權威的一個策略。他的這一做法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讓那些對羅馬周邊形成威脅的近鄰各部族老實了許多。塔克文利用這段時間,開始了對羅馬的大規模開發。
他認為羅馬人隻住在七個山丘上是對羅馬資源的浪費。他把目光投向了山和山之間的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