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二次布匿戰爭初期(前219—前216)(11)(1 / 2)

但是,與波河沿岸的意大利北部不同,羅馬人絕不會放棄夾在亞諾河和台伯河之間的托斯卡納地區,羅馬也絕對不能輕易放棄長期以來的同盟者伊特魯裏亞的各個城市。值得慶幸的是,盡管伊特魯裏亞人領教了漢尼拔的本事,但是沒有一個城市因為羅馬在特拉西梅諾之戰的慘敗而背叛羅馬,倒向漢尼拔。以科爾托納為首的伊特魯裏亞人的所有城市,在漢尼拔到來時,依然緊緊地關住城門。與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高盧人不同,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魯裏亞人“羅馬化”

已經有200年曆史了。

漢尼拔的5萬大軍就在離“高速公路”弗拉米尼亞大道三天行程的地方,他們正因勝利而士氣高昂。與此同時,羅馬作好了迎戰敵人的準備。但是,雖然有保衛首都羅馬的兩個軍團,加上在裏米尼失去了騎兵的兩個軍團,羅馬軍隊的兵力也不過和漢尼拔軍相當。所有人都猜測漢尼拔會沿弗拉米尼亞大道直指羅馬。

時間剛剛進入5月。

然而,年輕的迦太基統帥沒有像人們猜測的那樣做——他沒有選擇直奔羅馬的弗拉米尼亞大道,而是選擇了前往亞得裏亞海的路。其部下很多士兵對統帥的這一選擇心有不解。因為他們不但無法去進攻能獲得豐厚戰利品的首都羅馬,而且要離開已經成為自己地盤的托斯卡納地區,沿亞得裏亞海海岸轉向意大利南部。

漢尼拔的一貫做法是事先從來不向任何人,甚至不向其他將軍們透露自己的真實意圖。將軍和士兵所需要做的就隻有聽命於這位戰無不勝的年輕統帥。

我想,漢尼拔的計劃大概是先打掉外圍,再攻打對方的大本營羅馬。在特拉西梅諾戰役之後,對於抓獲的俘虜,他依然采用了扣下羅馬市民兵、釋放來自各同盟城市的士兵的做法。他在等待羅馬聯盟解體。托斯卡納地區的伊特魯裏亞沒有叛離羅馬,這讓他頗感意外。盡管如此,他認為羅馬聯盟的解體隻是個時間問題。他將向生活在意大利南部的羅馬同盟者希臘人充分展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雖然在特拉西梅諾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他並沒有急於求成。到了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漢尼拔的戰略企圖已為大多數羅馬人知曉。

第一步:他有目的地在羅馬聯盟加盟各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

第二步:當羅馬軍無法容忍他們的行為,主動出擊時,他就挑起會戰,並取得戰役的勝利。

隨著一次次會戰的勝利,同盟國紛紛叛離羅馬。

最後一步:當徹底打掉外圍後,進攻並一舉征服羅馬。

他的這一戰略構想非常合乎情理。

除了共和國羅馬境內有羅馬市民兵,羅馬在全意大利的70多個殖民城市均有值得信賴的市民。在漢尼拔攻打首都羅馬時,他們完全有可能出現在漢尼拔軍隊背後。盡管漢尼拔在兩次戰鬥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現狀不允許他雖距羅馬僅三日之遙就輕率作出決定向羅馬進軍。

到了亞得裏亞海沿岸,漢尼拔給了全軍充分的休整時間。他還讓士兵們脫掉早已破爛不堪的衣服,換上從陣亡的羅馬兵身上剝下來的衣服。這一情況後來一度讓羅馬軍苦惱不已,因為他們分不清誰是敵誰是友。不得已,羅馬軍全體士兵被要求剃光胡須,因為漢尼拔軍隊中的迦太基人、西班牙人和努米底亞人都有蓄胡須的風俗。

漢尼拔的軍隊甚至給馬也洗了澡,用的還是葡萄酒。在得到充分休整後,漢尼拔軍隊沿亞得裏亞海右海岸,開始向意大利南部進軍。途中所經的羅馬同盟城市都飽受燒殺搶掠之苦,無一幸免。據說他們掠奪的物資多得甚至沒辦法帶走。

但是,滿足5萬人的餐飲本身就是一件大事。雖然燒殺搶掠的目的是誘發各同盟城市背叛羅馬,但是,其中也有滿足5萬人胃口的重要目的。

在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亞極盡恣意妄為之能事後,漢尼拔率領全軍改變了行軍方向,前往位於意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亞地區。與托斯卡納地區一樣,這裏有很多羅馬的同盟城市。除了阿皮亞大道必經的大城市卡普亞,這裏還有庫馬、波佐 利、那不勒斯、索倫托等很多羅馬的“海港同盟市”。對羅馬來說,托斯卡納地區的伊特魯裏亞人是非常重要的同盟者,同樣,坎帕尼亞地區的希臘人,其重要程度絲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