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龐培時代(前78—前63)(15)(1 / 2)

龐培手下的另一支部隊作為別動隊開往南方,進入因被亞美尼亞侵略而一片荒蕪的敘利亞,預定在那裏等待龐培向帕提亞展示羅馬軍威後過來會合。當然,這支軍隊也不能等在那裏什麼都不幹。當時的敘利亞名義上是塞琉古王朝統治,但實際上處於無政府狀態。龐培的部隊迅速控製了當地的局麵,靜候龐培。

自從蘇拉死後,米特拉達梯一直在耍弄羅馬的將軍們,現在輪到他被耍弄了。這位67歲的東方君主,在與41歲的龐培的心理較量中,完全處於下風。米特拉達梯豁出全部家當,將藏在各處的金銀財寶全部拿了出來,動員了包括奴隸在內的人民從軍,總算又湊起一支3.6萬人的隊伍。但龐培的視線根本不往北邊轉移,就像沒他這個人似的。米特拉達梯又向龐培提出講和,條件是承認羅馬的霸權,甘居同盟國地位,並支付賠款。龐培的回答是,隻要求米特拉達梯自身臣服。這下可傷了一心想做希臘主義式帝國君主、與羅馬抗爭了半個世紀之久的米特拉達梯的自尊。他沒有再派出回話的使者。米特拉達梯再次呼籲與帕提亞王國建立同盟關係,卻沒有得到回應。絕望之餘,他離開亡命的高加索山脈,鼓動黑海沿岸的部落一起參加西征。米特拉達梯遊說說,要以手中的3.6萬名士兵為主力,率領他們經過色雷斯、馬其頓、潘諾尼亞向西方進軍,並且雇傭居住在多瑙河附近的凱爾特人,越過阿爾卑斯山進攻意大利。然而事到如今,誰也不再相信這個又老又孤立的男人的幻想。雪上加霜的是,連米特拉達梯的兒子法爾納凱斯也對父親絕望了,公開和米特拉達梯決裂,造父王的反。米特拉達梯此前因懷疑兒子加害於己已經殺死了四個兒子。在高加索山中一直沒有什麼作為的米特拉達梯,如今到了黑海沿岸已不能再殺人了。而且本都國王的高官們此時也明確表示拋棄國王,站在了王子一邊。法爾納凱斯王子派使者去向龐培表明了本都國王願臣服羅馬、請羅馬接納的請求。

看到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的慘狀後,龐培沒有了後顧之憂,立即率軍進入敘利亞。經由安提阿進入大馬士革後,未流一滴血就讓已徒具虛名的塞琉古王朝從曆史上消失了。亞曆山大大帝的遺產隻剩下了另一個繼承國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從此敘利亞變成羅馬的行省,羅馬派出總督駐在大馬士革,行使管理職權。

敘利亞變成羅馬的行省後,國王被強製退位,但其國家政體的支持係統並未解體。既然未解體,就需要人員更替,龐培就把國家政體支持係統的主要成員全部換成年輕人。能夠讓曆時250年的塞琉古王朝未流一滴血而滅亡,與龐培這一招有很大關係。

中東地區不是未開發之地,已經有較為發達的城市文明。龐培就以城市為主體來恢複當地的秩序。當時敘利亞的五個主要城市,從南向北依次為安提阿、塞琉古城、《聖經》語言(希伯來語)的發源地比布魯斯、貝魯特和大馬士革。龐培設計了以城市為主體、各城市相對獨立的治理模式,各中心城市享有一定的自主權,承擔起本城市的治理職責。各城市之上,設置羅馬派來的總督。龐培這樣安排也是為了避免敘利亞的內亂,因為內部紛爭從來是招致外來入侵的最主要原因。

在敘利亞這些城市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中間地帶居住著貝都因部落,龐培率軍平定了那裏,然後與貝都因人締結了同盟協議。龐培這樣做,是為了在敘利亞行省與幼發拉底河之間設置一個緩衝地帶。

龐培在大馬士革忙於重整中東格局,恢複羅馬霸權下的秩序。這期間,很多有地位的猶太人前來拜訪他。猶太的內亂時有發生,常依賴羅馬來進行調停。龐培就命他們重新考慮是否還要堅持“政教合一”的統治模式。然而這卻遭到了虔誠的猶太教徒的強烈反對。於是耶路撒冷成為羅馬軍的下一個進攻對象。

攻下耶路撒冷城並不費力,但由於該城市內街區密集、建築物眾多,如果防守者占據神廟林立的地區進行抵抗,進攻者需要三個月的巷戰。攻下耶路撒冷後,龐培獨自一人去了猶太神廟。由於在羅馬、希臘等多神教的神廟有不能攜帶武器進入的規定,龐培就遵守這個規矩,去猶太神廟連武器都沒帶。由於在希臘、羅馬的神廟中,參拜者可以進到神廟深處的“聖所”向神祈禱,龐培以為猶太神廟也如此,就信步走進了神廟深處不對普通參拜者開放的地方。進入後才發現,猶太神廟內的“聖所”內,不像希臘、羅馬神廟那樣擺有神的雕像,而是什麼也沒有。龐培對此很詫異,因為詫異,他什麼也沒有做就趕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