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立足政壇
克勞狄烏斯在波娜女神的祭典當晚輕率地闖入了愷撒家,因等待這個事件的處理結果,又被人催討債款困在家中,於是愷撒向行省出發的時間大幅地延遲了。這時愷撒即將39歲,而愷撒的南西班牙行省的統治時間,從公元前61年的春天到公元前60年初,隻剩不到一年。之所以不到一年就回羅馬的原因,是他已經清楚地知道行省總督要做什麼,也很清楚有了這個經曆之後,自己要再做些什麼。
愷撒就任總督的地點位於當時的“遠西班牙”(南西班牙)。愷撒因為當地基本沒有居民造反,所以那裏大致沒有問題。在安定時期統治行省,隻需明示政策並加以組織,還有確定執行政策的顧問機關即可。因此即使總督本人不在,也能毫不費力地統治。
愷撒作為行省總督宣告了一種稅製改革措施。此改革並非徹底改革稅製,而是對依據行省法繳納行省稅的義務人和享有羅馬公民待遇、不繳稅的殖民城市的人民這兩者作個明確的區分。以前的行省總督無視這兩者的區別,總以為增稅才是有利國庫的方法。但如果沒有一套公開的稅製,就容易產生征稅官為所欲為的後果。羅馬所課的行省稅不是重稅,為收入的十分之一,然而讓眾多行省人民感到稅重的原因,是因為不得不依照征稅官所要求的付稅。再者,行省總督在投票製度中有選舉征稅官的權力,他們會認為收多少賦稅是自己的權力。此行為甚至已經成了曆代總督的習慣。那個時代就是如此,當上行省總督就能累積一筆財富。因此,大家都想去富碩的東方行省,而被分派到西方行省的,則被認為是抽中了“貧窮簽”。
而愷撒正是中了“貧窮簽”,他雖債台高築,但並未增收南西班牙行省的稅,而是采取減少征稅官搜括空間的政策。結果,增收反倒變成了減收。但政治鬥爭似乎成了法律論爭,對以法立國的羅馬人來說,既然開了先例,今後就照辦了。得益於公開減稅之賜,不再繳納行省稅的居民,在欣喜和感恩之餘,紛紛給總督送上禮金。雖然並不清楚禮金究竟有多少,不過倒是對愷撒借款的減少有些幫助。
另外,愷撒為了組建實行這項政策的智囊團,積極錄用當地人才。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巴爾布斯即是其一。他生活在漢尼拔家族的統治下所開創的繁榮時代,住在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的港口城市加的斯,並擁有羅馬公民權。他們究竟是移民西班牙的羅馬人的子孫,還是取得羅馬公民權的迦太基人子孫,研究者們對此的看法不一。但兩者都與羅馬上流社會無關。不過,並非與文明開化無關。巴爾布斯不僅具備實務能力,也具備甚至能與西塞羅一起談天說地的教養。愷撒回羅馬赴任時也帶巴爾布斯同行,之後在他身邊如影隨形的就是這位西班牙人。服侍在愷撒身旁而成為愷撒好友的巴爾布斯,一直扮演著對外交涉的微妙角色。愷撒遇刺四年之後,他甚至還擔任了執政官。
除了積極任用本地人才,率領著軍團的愷撒還致力於建立對現在位於葡萄牙的伊比利亞半島大西洋岸的統治。那一帶的居民沒有反對羅馬的舉動,甚至還打算為羅馬稱霸其他地區時舉行凱旋儀式。
通過展示馬略派實力和大事主辦鬥劍比賽,愷撒了解到自己在羅馬市民間頗有人緣。但他也知道這樣的人緣與支持並不一樣。凱旋儀式是用來表揚成功擊退羅馬敵人或擴張羅馬勢力所舉行的榮譽儀式。對回到任地想參選執政官的愷撒而言,如何將人緣轉變為支持就成了不可小覷的問題。因此,他並未徹底實行稱霸伊比利亞半島西部一帶的計劃。因為隻要能獲得凱旋儀式的舉行資格就足夠了。同時在這個時期,愷撒也第一次親眼見到了大西洋。
愷撒在這種情形下預想到了自己應做之事而回國赴任,但羅馬迎接他的氣氛,與他在西班牙時所預想的大不相同。元老院派對愷撒的希望不屑一顧,而追溯元老院派如此傲慢的原因,始於一年前龐培自意大利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