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1)(1 / 2)

越過盧比孔河後

從盧比孔河到國境邊的小城裏米尼,直線距離不過15公裏,以羅馬軍團5公裏時速的行軍速度,大約早上10點就能到達。本為意大利北部行省的裏米尼雖說是意大利與羅馬本土的分界點,卻早在150年前就已經羅馬化,因此羅馬中央政府在此隻布置了一支不到600人的警備隊。當愷撒率領第十三軍團到達時,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順利入城了。身為護民官不能出國境的安東尼與另一位護民官卡西烏斯正在城中等待愷撒軍隊,而與安東尼一起逃離首都的庫裏奧,憑借元老院議員可自由出入國境的特權,很快就與愷撒在拉文納會合,並跟隨愷撒一道渡過了盧比孔河。

盡管愷撒近乎零損耗地入了城,但此時他手上隻有第十三軍團中的10個大隊,由於無法補充兵員,原本6000人規模的大隊,實際不過隻有4500人左右。龐培和元老院派沒想到愷撒如此果斷敢為,竟然以如此疲弱的兵力,置國家法律於不顧,冒著嚴冬率兵穿越盧比孔河。(羅馬法律規定,任何指揮官皆不可帶著軍隊渡過盧比孔河,否則就是背叛羅馬。——譯者注)愷撒完全出乎了對手的預料,當機立斷、義無反顧地迅猛出擊。

愷撒將5個大隊的兵力——相當於其一半兵力——交給安東尼,命令他率兵越過亞平寧山脈,進攻阿雷佐。將3個大隊交給剛歸來的庫裏奧,命他率兵進攻分布在亞得裏亞海南部周圍的佩紮羅、法諾和安科納。自己則率領剩下的2個大隊駐守裏米尼。這個安排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占領阿雷佐意味著控製了首都羅馬以北的主線路卡薩亞大道街道,占領佩紮羅、法諾和安科納意味著羅馬以南的主線路阿皮亞大道盡在掌握之中,而駐守裏米尼則是控製了另一條前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弗拉米尼亞大道。

33歲的安東尼和年齡相仿的庫裏奧都沒有辜負愷撒的信任。在渡過盧比孔河、進駐裏米尼的當晚,也就是1月12日,愷撒就收到捷報:庫裏奧率領的3個大隊已攻占30公裏以南的佩紮羅。第二天接著傳來占領法諾的消息。第三天拿下了百公裏外的安科納。第四天,安東尼率領的5個大隊也順利地攻下阿雷佐。愷撒軍隊勢如破竹的攻勢,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龐培的事先毫無防備和事後的遲緩應對。而被攻占城中的民眾,對早已在高盧戰爭中聲名顯赫的愷撒表現出了無比狂熱的擁護,不僅不抵抗,反而熱烈歡迎愷撒軍的到來。愷撒迅速地掌握了卡薩亞、弗拉米尼亞以及羅馬南麵的交通要道,由此,無論從哪個方向出發,愷撒軍都能在三天內直達首都羅馬。

《內戰記》中雖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根據前後內容的推測,大約在1月15日前後,愷撒正在裏米尼等待安東尼和庫裏奧戰報時,迎來了傳達元老院決定的兩位羅馬公使。元老院的決議大意是:我們為什麼現在才來,是因為你的每一步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這個決定出台時,愷撒尚未發動進攻,對於龐培和元老院貴族們而言,這或許是通過正式程序警告愷撒的好時機。然而愷撒的迅速出擊,使得這個帶恐嚇性質的決議成為了一個笑話,原本應當在盧比孔河以南的拉文納(國境外)提出的控告,現在出現在了盧比孔河以北的裏米尼(國境內)。兩位公使一位是現任羅馬法務官羅西烏斯,另一位是愷撒年輕的堂弟但歸順了龐培的路奇烏斯·愷撒,這兩人帶給愷撒的是1月7日元老院會議的“元老院最終勸告”,內容是:命令愷撒解散軍隊立刻回國,如果愷撒不服從命令,那麼即刻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愷撒為國家的公敵,並將其手中權力移交給龐培。阿赫諾巴爾布斯接替愷撒成為高盧總督。除了元老院的公開決議,堂弟路奇烏斯還帶給愷撒一封龐培的親筆密信,大意是:

自己已經決定接受愷撒的軍事指揮權,但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和愷撒的私人恩怨,而是出於對公眾的責任。本人一向是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私人關係之上的,希望愷撒也能夠顧及目前的地位和尊嚴,從公眾的角度考慮,為了國家摒棄個人的嫌怨,免得滿腔怒火傷害敵人時也傷害到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