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高盧任職後,9年沒回過首都的愷撒,在元老院議員麵前先進行了一番自我辯解。他首先解釋了自己不得不跨越盧比孔河的理由,接著闡明自己在渡河後為與龐培進行會談所進行的努力。最後他申辯,自己的行為並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特權,而是作為一個為國盡忠的羅馬市民,拿回自己應得的權益。辯解後,他提出要求,即參與羅馬共和國的國政。不過,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們拒絕這個要求,我也不會推卸這個重任的,那麼國家就由我一個人來治理。”愷撒說完之後,就要求議員們進行當場表決,並以尋求和平的名義派使節向龐培通報表決結果。對於愷撒參與國政的表決,元老院全票通過,但接下來,在派出使節的問題上議員們出現了很大分歧。在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的當下,成為使節,也就意味著要被龐培派當成敵人。沒有跟龐培撤離的元老們,也並不是就願意支持愷撒。這些元老們既不願被龐培當成愷撒派,也不願意跟隨龐培逃離首都,對於這些人,我是挺同情的。這樣的人,現在也有很多。
而且元老們的精神支柱——西塞羅——都沒有出席會議,這樣要作出一個決定就更加艱難。最終這次元老院會議成了一場馬拉鬆式的、議而不決的會議,愷撒為此付出了三天時間。
會議期間,海上傳來捷報。愷撒的部隊又兵不血刃地趕走了龐培派守將,占領了撒丁島;接著,西西裏島又傳來了守將小加圖未待開戰就逃往希臘的消息。這樣,愷撒手中就控製了撒丁島和西西裏島這兩大小麥產地,不用再擔心本國的糧食問題了。現在糧食輸入地隻剩下北非行省了。愷撒命令成功拿下西西裏島的庫裏奧,整頓軍隊後即刻率軍前往北非。
現在隻剩下安全問題了。前麵說過,由於兩位執政官和龐培都逃走了,羅馬乃至整個意大利半島的安全和秩序的維持都麵臨很大的問題。像糧食問題上有庫裏奧這個幫手一樣,在安全問題上,愷撒也找到了得力助手,那就是為效忠愷撒不惜與父為敵的議員世子們。得不到元老院幫助的愷撒,開始實行他“一個人治國”的策略。
不過,愷撒還是啟用了一個人擔任國家大法務官這個國內最重要的職務。這個負責管理國家內政的年輕人就是雷必達。這個雷必達就是公元前78年的執政官雷必達之子,一直以來都是愷撒的忠實支持者。雷必達的父親曾在蘇拉死後,拉起平民派大旗起義,最後失敗。而雷必達自己則是後來與屋大維、安東尼齊名的“後三頭”政治家之一。
愷撒認為,依靠軍事威懾力對羅馬市民進行統治是行不通的,所以他決定不在國內設置軍隊。也正因為此,他給雷必達的任務就是既不依靠軍事力量又維持好國內的秩序。
負責對外防禦的是護民官安東尼,此人也是“後三頭”中的一位。和安東尼負責本土防禦對應,愷撒任命了兩人負責奪取亞得裏亞海的製海權,一個是安東尼的弟弟,另一個則是名門之後,西塞羅的女婿多拉貝拉。連女婿都願意為愷撒效力,這也是上文中西塞羅感慨無限的原因之一。
愷撒給二人少量的船隊和20個大隊。他們的任務是奪取亞得裏亞海的製海權,同時確保愷撒前往希臘時的海上安全,以及阻止龐培從海上奪回意大利半島。雖然愷撒運籌帷幄、力求麵麵俱到,但難免會有不如意之處。龐培雖然放棄了意大利本土,但憑借地中海各clientes 給予的海軍支援,在本土之外的地方擁有絕對的優勢。另一方麵,代表現行體製的龐培,身邊聚集的是一批和他同齡的保守派,這些經驗豐富、正當壯年的將領構成了龐培軍隊的中堅力量。而以改革派自居的愷撒,麾下將領幾乎都是年輕人。安東尼、庫裏奧、多拉貝拉都是30多歲的軍官,跟龐培軍相比,雖在體力和精力上有優勢,但畢竟臨陣經驗不足。於是愷撒不得不事事親臨,彼時他對高盧戰役中的“左右手”拉比埃努斯投敵,感到頭疼不已,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但是,世上的事總是福禍相依的。雖然愷撒在戰事上不得不事必躬親,但這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和他的士兵們總是一起共同接受戰爭的考驗。而龐培和他手下,除拉比埃努斯外,仗著自己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反而已經有15年沒有親臨戰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