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15)(1 / 2)

海將黎波告知被俘的15個大隊9000人,隻要站到龐培這邊向愷撒宣戰就能保全性命。大多數的士兵都接受了這個選擇,也有少數幾位百人隊隊長因拒絕而被殺。雖然此後這樣的例子無獨有偶,但在此時,這樣的事對愷撒而言還是頭一遭。為了表示對愷撒的忠誠而寧願選擇死的這些人,不是羅馬市民,而是高盧人。對愷撒來說,這次失敗損失的不僅是9000兵馬和40艘戰船,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亞得裏亞海的製海權。在此情況下要攻打在亞得裏亞海對岸等待著的、正在養精蓄銳的龐培,形勢確實非常不利。處於這種狀態下的人,通常有兩種反應:一種人會努力收拾殘局,挽回由於失敗帶來的不利形勢;另一種人會將既有情況就置之不理,轉而另覓蹊徑繼續努力,最後一舉成功地挽回敗局。愷撒就是第二種人的典型代表。

愷撒出任執政官

從高盧戰役開始,愷撒就養成了一定的習慣。即使在行軍過程中,他也照樣要接受各地的情況彙報,發布軍事指令。他在各地配備的“愷撒事務所”,是一個能夠幫助完美執行送情報的人和忠實地施行指令的組織。因此,愷撒能夠在到達一個地方的同時,馬上就能著手處理事務。12月2日,愷撒也是和往常一樣,一回到首都馬上便發布指令。托那些同心協力貫徹執行指令的機關人員的福,他在10天之內就完成了所有需要處理的事項。

首要的一個指令,就是將愷撒提名為獨裁官。相對獨裁官而言,他內心其實更希望被選為執政官。但是問題是,隻有現任執政官才擁有公民大會的召集權,選出下一任執政官。公元前49年選出來的兩位當任執政官早已隨著龐培一起逃往了希臘。因此,愷撒四處活動,想授予大法務官雷必達以大會召集權,卻因遭到了元老院的反對而功敗垂成。愷撒授意雷必達,令其提出任命愷撒為獨裁官的法案。這是蘇拉用過的老法子,因此愷撒一點也不喜歡用。但是他沒工夫跟元老院那幫推諉搪塞、消極抵抗的人耗著了。該法案經公民大會通過後,愷撒正式就任獨裁官一職。

羅馬共和國的獨裁官一職,是一種負責國家危機管理對策的職位,因此擁有廣義上的收拾殘局的任務。執政官二人因某種原因不在首都的情況下,獨裁官有權召集公民大會,選出下一任的執政官。因為羅馬人心裏把避免政治空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愷撒行使了這個權利,以選舉執政官為目的召開了公民大會。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8年的執政官候補人員有幾人,不得而知也無須考慮。因為無論如何,作為會議召集人,同時也是會議主席的愷撒也必定是候選人之一。就這樣,愷撒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公民大會中的最高選票,第二次擔任了羅馬的執政官。另外一位當選者是溫和厚道的愷撒派元老院議員伊掃裏庫斯。至此,愷撒終於達到了當選獨裁官的目的。身為獨裁官,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和執政官不同的是,護民官就算對獨裁官有所異議,也不能行使否決權。盡管如此,手中握有獨裁權力的愷撒所行之事,和蘇拉截然不同。他並沒有對那些反對自己的人大開殺戒。

他做的事情包括:一、廢除了由蘇拉定下的國法中,反蘇拉派人的子孫們永遠不得擔任公職這一條。

二、允許流放國外的人回國,但這一條並非對任何人都有效,必須獲得大法務官或者護民官認可,並通過公民大會表決通過才行。

三、為羅馬各行省任命總督。任命如下:雷必達繼續擔任近西班牙的總督;卡西烏斯繼續留任遠西班牙總督;德奇姆斯·布魯圖出任法國南部的行省總督;亞裏埃努斯擔任西西裏總督、佩多凱烏斯擔任撒丁總督。當然毋庸贅言,所有的人都是愷撒的人。這也是確保將西地中海區域牢牢掌握在手中的人事安排。

四、愷撒認為要繼續掌握本國羅馬,除了一定要解決政治上的空白和社會的無序這一問題,他更加了然於心的是,經濟混亂會導致人心的不穩,隻有保證了經濟的安定和繁榮,那些不關心政治的普通公民才會成為最好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