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42)(1 / 2)

在這樣持續備戰的日子裏,終於迎來了全部參戰軍團。此次軍團大部分由新兵組成,精銳老底子算起來隻有第五軍團的士兵。第五軍團是愷撒為了應對內戰而在法國南部行省編成的軍團,所有士兵都是高盧人。在編成初期,他們既沒有羅馬公民權,也不能算做正規軍,因此又被稱為“雲雀軍團”。但內戰結束後,為了表彰他們在戰役中的忠誠和勇猛,愷撒不僅授予他們羅馬公民權,還將之升級成正規軍並授予“第五軍團”番號。

現在我們來看另一方的情況。根據愷撒在馬爾薩拉搜集的情報,身處突尼斯地域的龐培餘黨兵力正在增加。龐培餘黨通過從地中海各個地區雇用兵力,已經擁有10個軍團共3萬名步兵和9000名騎兵的戰鬥力。此外,努米底亞王麾下還有以羅馬方式訓練出來的4個軍團,計2.5萬名重裝步兵,以及鼎鼎大名的6000名努米底亞騎兵和120頭大象。這樣加起來龐培派共有6萬名步兵和1.5萬名騎兵。在將領方麵,擁有海上指揮權的非洲行省總督也站在龐培餘黨一側,這樣他們在海上的戰鬥力上也占有優勢。

而愷撒不過隻率領了10個步兵軍團和4000名騎兵,其中還包括了5個新兵軍團。其餘5個精銳軍團由第九、第十、第十三、第十四等從高盧戰役頭年或者第二年開始就跟隨愷撒征戰的老底子,以及剛剛晉級的第五軍團組成。和往日的戰爭一樣,這一次愷撒軍在人數上仍然處於劣勢。麵對敵方的6萬名步兵和1.5萬名騎兵的強大戰鬥力,愷撒手中隻有3萬名步兵和4000名騎兵,威力相當於現代坦克的大象則一頭也沒有。此外,愷撒是客場作戰,連軍糧補給都得從西西裏遠道運送過來。

士兵們也非常清楚現在的情況,不過他們關心的是將軍的打算。根據《阿非利加戰記》記載,這位53歲的總司令“似乎完全不在意這個對己不利的局勢,他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自信和希望”。而且在抵達馬爾薩拉後僅僅一周,甚至連1.8萬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都沒有集結完畢,就於12月27日下令出發。同時留給西西裏總督亞裏埃努斯負責軍糧補給和安排後達軍團出海兩項指令。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登陸地點了。一般人在沒有到過非洲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從補給基地西西裏島出發,順風一天就能達到的突尼斯海灣登陸。因為該海灣不僅離西西裏島最近,而且海岸線綿延百餘公裏,在該地登陸,最不容易被敵軍守衛發現。如果在該地登陸,由於距北非行省首都、龐培餘黨盤踞的烏蒂卡最近,既有利於迅速展開攻擊,而且還可以利用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設立的科爾涅利烏斯營地。早在三年前,也就是公元前49年,受愷撒之命遠征非洲的庫裏奧就是在該地登陸的。

不過選擇該地登陸也有不利因素。首先,登陸地點距敵方大本營很近,雖然可以盡快對其大本營進行突襲,但同時也意味著要在補給不充分的情況與敵人展開正麵對決。其次,敵人在大本營周圍的防衛自然是相當嚴密的,進攻難度顯然加大了。再次,龐培餘黨盤踞的北非行省西麵緊鄰努米底亞王國。該國國王尤巴就是曾在北非戰役中全殲庫裏奧大軍的頭號人物。而以梅特魯斯·西庇阿為首的龐培餘黨們已和尤巴結成了戰爭聯盟。努米底亞王國的領土囊括了現今阿爾及利亞的整個東部,因此,如果戰鬥在突尼斯北部打響的話,尤巴馬上就能率軍到達並展開戰鬥。

因此愷撒最終沒有在突尼斯北部登陸,而是選擇了突尼斯的東部。這樣對他來說,有三個好處:

一、對雙方都是遠距離作戰。雖然愷撒的補給從馬爾薩拉港出發需要4天才能到達,但是敵方也並不輕鬆,戰鬥地點距他們補給基地烏蒂卡城也有200公裏。

二、而敵方的盟友努米底亞王,更是需要跋涉近300公裏才能與龐培餘黨會合。

三、對客場作戰的愷撒來說,軍糧是致命的問題。在不能完全依靠海對岸送來軍糧補給的情況下,當地征集糧食的多少關係到軍隊的存亡。而突尼斯的城市大多集中在北部,非洲總督的影響力在東部相對要弱,因此在東部登陸相對而言較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