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回國的屋大維在首都舉行了曆時三天的狂熱而壯麗的凱旋儀式。然而市民們對這名33歲勝利者的狂熱並不僅僅因為他所取得的勝利,更重要的是對終於結束的內戰的欣喜。屋大維也深知這一點。他下令關閉了雅努斯神殿的大門。自羅馬第二任國王努馬開始,供奉著戰神雅努斯的神殿之門開著時,就表明羅馬處於戰爭狀態。

但是,關閉戰神雅努斯神殿大門的機會,本來無須等到公元前30年。公元前45年,擁立龐培遺子的龐培派們興起的最後抵抗,被愷撒鎮壓,史稱“孟達會戰”。戰役結束之後,愷撒回國之日本應是大門關閉之時,然而半年之後,布魯圖等人暗殺愷撒,使得這一好機會遲來了14年之久。這14年以後,也還是愷撒所指定的繼承人屋大維取得了勝利。真是不知為什麼要暗殺,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等14年。對作為國家的羅馬來說,唯一的收獲就是征服了埃及,可是它最終也還是成為了屋大維的私人領地。不管結果如何,羅馬人同室操戈、不斷擴大的內戰終於結束了。公元前44年春,曾經誰也沒有料到會成為愷撒指定繼承人而突然闖入曆史舞台的18歲少年,如今已年屆33歲。再也沒人會問“誰是屋大維?”這樣的問題了。當時的“孩子”經過14年,已經坐實了愷撒所指定的繼承人地位。不是安東尼,也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這個當時還是“未知數”的18歲的屋大維成為愷撒繼承人,這正是慧眼識才的愷撒高瞻遠矚的勝利。

戰神雅努斯

公元前46年,愷撒在北非的塔普蘇斯擊敗龐培派回國後,其施政的基本方針是“寬容”。公元前30年,擊敗安東尼回國成為和愷撒一樣的羅馬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的屋大維,施政的基本方針是“和平”。至此,羅馬實現了“Pax Romana”,即羅馬統治下的和平。

然而和平並非隻靠希望和口號來實現的。從33歲開始,屋大維將創建一個由愷撒曾經構想並著手開始構建、後來又不得不終止的新羅馬的大任負於肩上。愷撒的肉體死於公元前44年3月15日,然而愷撒真正死去是在公元前30年。從這一年開始,羅馬進入了屋大維時代。或者,我們應該稱之為“奧古斯都時代”。因為奧古斯都取代了愷撒所推翻的羅馬共和製度,建立了羅馬帝國製度,成為了首位開國皇帝。

德國傑出的古典史學家蒙森(Mommsen)在評價共和時代的羅馬曆史時,將愷撒稱為“羅馬誕生的唯一的創造性天才”。然而這位天才在主張元老院主導的共和政體的崇古主義者甚眾的時代,隻能憑一己之力來進行所有的改革。屋大維雖然不是創造性的天才,但是他具備了愷撒時代所沒有的兩大有利條件:

第一,崇古主義者們在公元前49年到公元前30年的內戰中都死絕了。

第二,有阿格裏帕和麥克納斯等同輩人的大力支持。阿格裏帕是愷撒親選的屋大維的幫手,麥克納斯是屋大維時代奧古斯都自己發掘的助手。這三位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輕人,開始了“Pax Romana”的構建。這個年輕的力量團體,正與羅馬朝著新生時期進發的需要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