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皇帝克勞狄烏斯(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22)(1 / 2)

第四部分的主題,是關於最近小亞細亞南部發生的地震議題。小亞細亞屬於希臘語言圈,所以尼祿用希臘語發表了演講。尼祿講道,雖然這個行省富庶,不需要國家的援助,然而為了幫助當地人民完成重建工作,他提議也應該對他們實施5年的免稅政策。

雖然議員們不需要翻譯,然而不同的議題用不同的語言來陳述,這難免有太愛出風頭嫌疑。尼祿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讓聆聽演講的議員們留下他年輕而又有教養、聰明而又富有領導才能的良好印象。大概議員們對尼祿的表現十分滿意,他的4個提案都以讚成票占多數的情況被元老院通過了。尼祿的首次亮相圓滿收場。

從尼祿首次出場我們可以看出,從提比略時代開始的羅馬中央政府應對行省遭受災害的措施,已經全麵深入地融入了整個帝國的體係之中。中央政府會根據受災情況的不同,實施不同的援助方式。中央政府在遇到災情特別嚴重的地震時,會先行撥付臨時援助款給受災地區,用這筆資金進行緊急救援與重建當地的基礎設施。雖然中央政府並未把救災款項直接發到災民手裏,然而依受災程度的不同當地人民也會享受3至5年的免稅政策。也就是說在此期間,中央政府除了負責基礎設施的重建工作之外,當地人不用繳稅,自己家庭的重建還得依靠自己。上述情況隻針對行省人民,如若是受災地主要以擁有羅馬公民權的居民為主,或是由移居到當地的羅馬人建設的殖民城市的話,除了原本他們不用繳稅之外,援助款也會水漲船高。看來,將因地製宜這一理論運用到極致的,非羅馬人莫屬。

晚年的克勞狄烏斯

公元53年,克勞狄烏斯已經年滿62歲了,然而他是絕不會無度地放任皇後小阿格裏皮娜的野心不斷膨脹的。克勞狄烏斯還有著統治羅馬帝國的熱忱,而首席秘書官納魯奇索斯早就看不慣小阿格裏皮娜的專橫跋扈,也想在克勞狄烏斯身旁幫助他繼續攝政。

羅馬帝國發起的不列顛戰爭已經前前後後持續了10年時間,已經基本上控製了英格蘭的局勢,而至於威爾士的戰況在軍隊進入山區之後,一度遭受了很大的挫折。羅馬帝國每隔幾年就按批次地把一些能幹但稱不上天才的總司令派往前線,這種做法可謂是下下策。此外,根據羅馬目前的實際情況,它能調到威爾士前線的兵力也隻不過3至4個軍團,導致了戰爭屢次三番不能勝利收兵。先不提克勞狄烏斯的軍隊後勤工作怎麼樣,他甚至連治軍的經驗都從未有過,這樣一來,可以說他對軍事指揮一竅不通。然而,羅馬軍隊進行的征服不列顛戰役並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戰爭總體而言還是非常順利的,這是由於有很多的優秀人才,如後世的皇帝韋斯帕薌,就是從軍隊中成長起來的。

而羅馬帝國西方的另外一條防衛線,萊茵河與多瑙河防禦可以用“堅持”這個詞來形容。作為羅馬帝國的同盟國,色雷斯王國一直以來都替羅馬帝國肩負著多瑙河下遊地區的防禦任務。這個王國發展到提比略時代王室已經後繼無人,之後就被羅馬帝國納為行省。在那種情勢下形成的提比略邊防體係,在已經延續使用了30年之後還發揮著良好的作用。連在黑海一帶出沒的海盜,對這一防線也是談虎色變,不敢輕舉妄動。顯而易見,“羅馬統治下的和平”已經滲透到了整個邊境地區。

在南方的防線上,羅馬帝國也確保了“羅馬統治下的和平”。沙漠另一端的遊牧民族會突然進行襲擾,擾亂北非的穩定與安全。不過羅馬雖然失去了一直扮演緩衝角色的毛裏塔尼亞王國,在南方邊境線也隻派駐了一個軍團的兵力。此外,羅馬還積極組織當地行省居民編成輔助軍團,讓他們保家衛國,抵禦外敵。東方地區是擺在羅馬帝國的安全體係問題中,最為棘手也是最難全麵解決的重大課題。當然,這倒不是以敵人的文明發展程度來劃分的,因為羅馬帝國的西方是落後的蠻夷民族,而東方的對手則是高度文明的帕提亞王國。自共和製時代起,羅馬保障東方地區安全的策略,就是在羅馬的庇護下支持一批中小型的君主製國家,讓他們連成一線形成羅馬與帕提亞王國之間的緩衝地帶。然而,君主製國家國內局勢十分複雜多變,經常因皇位繼承而爆發政變,從而使得羅馬帝國東方陷入動蕩之中。此外,如若這些君主製國家王室之間互相聯姻,一個國家發生內亂,其他國家就會出兵幹預,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實羅馬帝國最大的假想敵帕提亞王國,因國王去世引發政局動蕩的變故也時有發生。不過羅馬帝國對發生內戰的帕提亞王國采取的政策通常是,不乘人之危、作壁上觀的態度。然而最令羅馬帝國頭疼的是,每一位繼位的帕提亞新國王似乎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勢,都會約定俗成地出兵,襲擾羅馬帝國的鄰國亞美尼亞王國,而亞美尼亞王國是羅馬帝國東方防禦網上的重要屏障。公元51年,帕提亞王國又一次進攻亞美尼亞。駐守敘利亞的4個軍團也感受到了威脅的逼近,此時,敘利亞總督飛鴿傳書向克勞狄烏斯緊急報告,稱羅馬帝國不可能躲過燒來的戰火,應隨時準備應戰。然而,克勞狄烏斯正忙於收尼祿為養子,稱這不過是件芝麻大的事情,不用慌張而棄之腦後於不顧。不過幸運的是,帕提亞舉兵進攻亞美尼亞,到了冬季受不住嚴寒就撤兵了,次年春天也未再動幹戈,這起戰事就這麼莫名其妙地收場了。不過經過這件事情之後,羅馬帝國更加意識到注意帕提亞王國的一舉一動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