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皇帝克勞狄烏斯(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25)(1 / 2)

在近衛軍團的擁戴之下,尼祿徑直奔赴羅馬近郊的近衛軍營地,他受到了近衛軍士兵們“萬歲”的高呼。似乎是13年前克勞狄烏斯繼位時的情形再現,尼祿向近衛軍士兵們保證,將會給這些士兵每人發放1.5萬塞斯特斯作為獎賞。近衛軍團擁護尼祿的消息傳到元老院之後,議員們立即決定將皇帝所有的權力賦予尼祿,這也與13年前的情形如出一轍。

然而,尼祿繼位較13年前克勞狄烏斯繼位時不同之處在於,充斥在元老院的氛圍,與得知尼祿繼承皇位消息後羅馬公民的反應,不論是議員們還是羅馬公民都樂見這位17歲的年輕皇帝繼位。議員們高興之處在於,今後他們再也不用忍受解放奴隸出身的秘書官們目中無人的態度,而百姓們則是從一開始就看不起一直受製於妻子的克勞狄烏斯。克勞狄烏斯的國喪吊唁詞由塞內加親自執筆,由尼祿誦讀。然而,據說當尼祿讀到吊唁詞中稱讚克勞狄烏斯處事慎重、殫精竭慮這一段時,議事廳台下哄笑聲一片。

將已故的克勞狄烏斯神化,就是尼祿向元老院提出的第一份議案。正因為如此,才讓克勞狄烏斯和凱斯與奧古斯一樣並列為“神君”。然而,在大家看來,其實這都是小阿格裏皮娜在背後指使尼祿才有這份提案。而這份提案的真正目的,就是想通過將克勞狄烏斯神化這件事轉移大家懷疑小阿格裏皮娜弑夫的注意力。雖然克勞狄烏斯死後追封,他的遺囑卻沒有被公之於世,也沒有人提到遺囑的事。由於皇位繼承人不是尼祿,所以不敢公布遺囑,曆史學家們這樣斷言。

既然追封克勞狄烏斯為“神君”,就要建造供奉他的神殿,供奉他的神殿卻沒能像愷撒與奧古斯都的神殿一樣,建在羅馬城中央的羅馬廣場中,而是被蓋在了羅馬“七丘山”裏沒有重要建築物的山丘之巔。後來,由於負責這項工程的尼祿一開始就無心修建神殿,所以神殿在中途被擱置了下來。

或許在羅馬人看來,尼祿這種做法雖然對兢兢業業的克勞狄烏斯有點不公道,然而若要將他和愷撒與奧古斯都擺在同等位置,確實也有點過頭了,所以在羅馬的曆史上被尊稱為“神君”的,除了愷撒與奧古斯都之外別無他人。

雖然皇帝克勞狄烏斯死後被追封為“神君”,但仍舊逃脫不了被人當成笑料的命運。在嘲笑克勞狄烏斯的人中,做得最過分最狠毒的莫過於尼祿的老師,即隨後出任尼祿皇帝輔佐大臣的哲學家塞內加。

塞內加是羅馬元首製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與悲劇作家,他在當上尼祿的輔佐大臣之後,是羅馬知識分子中唯一一位參與國家政治的人。為了嘲弄皇帝克勞狄烏斯,他甚至發表了一篇名為Apokolokyntosis 的文章。

在現代,研究者們也百思不得其解這個“Apokolokyntosis”一詞的意思。然而,從這篇長達15頁的文章內容來看,似乎可以理解成“被拒絕的神君”。大體是描寫克勞狄烏斯死後,接受眾神的審判,說他是一個非常不配“神君”這個稱號的皇帝,最後由神君奧古斯都判他有罪。所謂的諷刺性文章,如果不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就不能體味到它的好笑之處,所以現在出版的Apokolokyntosis,比原版的“注解”要多很多。不過當時這篇文章就算沒有很多注解,聽的人也會覺得很好笑吧。塔西佗盛讚塞內加“有卓越的文采,擁有符合所處年代趣向的感性”。這種諷刺性的文章,如若不在事情發生後立即撰寫,那麼最好永遠都不要寫了,所以可以推斷這篇文章是在10月13日克勞狄烏斯駕崩後就開始寫了。從12月17日開始的羅馬農神薩圖努斯祭祀這一段時間是羅馬人的“假日”(vacances),估計尼祿在出席祭祀典禮的時候就朗誦了這篇文章,在座的眾人也肯定被內容逗得爆笑吧。然而,我在時隔2000年之後才讀到這篇文章,除了感受到才華橫溢的讀書人身上最常見的現象,即缺乏對人性的關懷之外,別無其他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