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尼祿對軍隊置之不理,他可能會永遠待在希臘。作為皇帝就必須處理此事。尼祿離開羅馬期間,一應政事皆由解放奴隸赫利烏斯處理,經赫利烏斯再三勸告,他終於在一年半後返回了羅馬。傳聞於公元68年1月下旬,尼祿從意大利南部港口布林迪西登陸。
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才終於回到本土。在尼祿看來,凱旋將軍的待遇才對得起他的此行,故而,在那不勒斯與羅馬都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
凱旋儀式
在希臘之旅全程陪伴尼祿的拉拉隊每人手持一塊宣傳牌,行進在隊伍的最前列。宣傳牌上詳細記錄著獲勝的各場賽事,在羅馬的凱旋儀式中,這是凱旋之人進城時獲得的待遇。為了讓目不識丁的人也能了解情況,尼祿下令在宣傳牌上描繪了他表演時的情景。宣傳牌的盡頭緊跟著一支隊伍,他們高舉獲勝的獎品黃金月桂冠,據說月桂冠居然有1808頂,那麼宣傳牌也應該不少於這個數。尼祿作為凱旋將軍,最後才慢條斯理地出場了。除了頭上戴的不是橄欖枝編的月桂冠,而是黃金月桂冠之外,尼祿依照羅馬帝國的古代禮儀,身披繡有金線的深紅鬥篷,駕著由4匹馬拉的戰車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到達羅馬廣場之前的行進路線嚴格遵循傳統,然而經過羅馬廣場之後卻沒有登上卡匹托爾山,親赴最高神祇朱庇特的神殿表示感謝。出人意料的是,尼祿剛進入羅馬廣場就往左轉,聳立在帕拉蒂尼山之巔的阿波羅神殿才是凱旋儀式的目的地。作為藝術之神,阿波羅掌管著藝術。尼祿自認為不是戰場上的勝利者,而是藝術上的勝利者,所以他堅信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他的是阿波羅神,阿波羅神才是他應該感謝的對象。
在曆史學家的記載中不難發現,尼祿的凱旋儀式讓羅馬公民歡欣鼓舞。在羅馬人看來,有趣新奇的事物都值得享受。更何況這次凱旋儀式打破常規,人們還可以看到春風滿麵的尼祿。
實際上,大獲全勝的凱旋儀式,是人們為了慶祝國家安全得到保障而舉行的慶典,這與手抱豎琴、自彈自唱的“巡演”結束後的凱旋完全不一樣。所以,羅馬的民眾們迅速從狂熱中回過神來,錯不在普通人身上。
然而,對於羅馬人迅速冷卻的表現尼祿非常不滿。在他看來,羅馬人缺乏文化素養,於是他動身前往那不勒斯,他認為那裏的文化水平高於羅馬城。另外,在羅馬他隻能在奧運會期間登台演唱,但是在那不勒斯則可以完全任由他高興,隨時隨地引吭高歌。可惜天不遂人願,尼祿到達目的地之後突然接到報告,高盧發生暴動。
憂國
對於當時的羅馬人而言,不管是誰,隻要一聽到蓋烏斯·尤裏烏斯·溫德克斯這個名字,立刻就明白所指何人。比如蓋烏斯·尤裏烏斯·愷撒,這個名字對2000年後的我們來說也是如雷貫耳。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名字。首先,溫德克斯表示這個人是高盧人;尤裏烏斯家族中,名為蓋烏斯的男性多不勝數。百年前愷撒征服高盧之後,將自己的家族名賜予高盧部族首領,所以高盧人從此以尤裏烏斯作為自己的家族名。雖然名字較長,然而隻有溫德克斯才表示他出身於高盧的一個地方,即阿奎塔尼亞(今亞奎丹)。
從父輩開始,這位高盧人的家族已經成為元老院的一員。這種結果得益於公元48年克勞狄烏斯皇帝製定的法律,它規定:高盧人可獲得元老院議員席位。起初,這部法律承認當時與羅馬曆來友好的埃杜伊部族有資格加入元老院。當時大家都可以預見,既然允許部分部族加入元老院,那麼其他部族獲得這個資格也是早晚的事,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而這位溫德克斯的父親就不是埃杜伊族,而是屬於阿奎塔尼亞族。
後來,子承父業的溫德克斯也成為議員,然而議員職位並非終點,溫德克斯甚至出任高盧行省中的重鎮“高盧·盧格登”(裏昂行省)的總督。如果把這裏與羅馬化進程較快的“高盧·納博訥”(南法行省)進行比較,羅馬人肯定認為這裏比較落後。但克勞狄烏斯這部允許“長發高盧”(法國中北部)的權貴成為議員的法律,從立法到尼祿時代僅僅過去了20年時間,作為征服者的羅馬人對被征服者的開放乃至同化速度之快,實在讓人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