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波河之後就是幾乎可以直線到達裏米尼的艾米利亞大道,從麵朝亞得裏亞海的裏米尼經由弗拉米尼亞大道穿越亞平寧山脈就可以直達羅馬。另外,渡過波河後,從附近的皮亞琴察到熱那亞也有大道相連,可以從熱那亞經由羅馬古道到達羅馬。此外,也可以選擇愷撒以前追趕龐培時從裏米尼沿亞得裏亞海沿岸的大道一口氣南下直通希臘的海港布林迪西的路線。總而言之,一旦將波河拱手讓給敵人,奧托就會被圍困在首都羅馬和意大利本土內。死守波河的意義遠遠不止為“多瑙河軍團”的到達爭取時間而已。
盡管如此,羅馬人鋪設了在嚴冬也能行軍的羅馬式大道,也就是當時的“高速公路”網絡,在這種情況下,對防守一方是尤為不利的。但是,選項隻有兩種——仿效中世人的做法,因過於擔心這種風險而隻修建又窄又彎的路;或者敢於承受在一定情況下陷入不利的風險,看重道路網絡帶來的好處。
那麼奧托是如何將這個相當不錯的戰略變為現實的呢?首先,奧托為了阻止席西納軍和瓦倫斯軍會合,打算讓士兵乘坐基地設在那不勒斯附近的米塞諾的艦隊,在法國南部的海港弗雷瑞斯登陸,伏擊從裏昂南下的瓦倫斯軍,但是奧托無兵可用。既然米塞諾艦隊的海軍登陸後隻相當於一個軍團的陸軍,出動的目的也不是進行海上作戰,因此艦隊隻負責運輸任務就可以了。於是人手不足的皇帝奧托便命令首都警察和消防隊全體動員,組成一個軍團前往法國南部,指揮這支軍隊的是米塞諾艦隊的提督。在“PaxRo-mana”(羅馬統治下的和平)無處不在的當時的地中海,也許比起海軍來,讓其擔任海上警察的任務更為妥當。當然,雖說是提督,也完全不是什麼身經百戰的勇士。
以這6000人的兵力迎擊從高盧南下而來的4萬人的瓦倫斯軍,想必奧托連做夢也不會期待自己能獲勝吧!因為他的戰略重點在於趁這個軍團拖住瓦倫斯軍團期間,自己指揮主力軍擊敗席西納軍。因此,在北上前往波河死守的主力軍中,最高司令官奧托的身邊跟隨著多名久經沙場的武將。以尼祿皇帝時代在不列顛爆發的民眾大叛亂中用勇敢的方式平定事態的蘇維托尼烏斯·鮑利努斯為首,安尼烏斯·蓋魯斯、馬略·塞爾薩斯都是前線經驗豐富的老將。與其說這些人是因為支持奧托才與維特裏烏斯軍作戰,不如說是因為奧托得到元老院的認可正式成為了皇帝,身為一名羅馬軍將領聽從其號令作戰是天經地義的,才答應了奧托的招募。三人都做過執政官,比37歲的奧托年長十幾二十歲。另外,最重要的是,與隻擔任過盧西塔尼亞這個沒有一個軍團駐紮的行省總督的奧托相比,這三個人擁有指揮過作戰單位為兩個軍團以上的實戰經驗,其中鮑利努斯更是出色地完成了征服不列顛並將其納入統治下的艱巨任務。
奧托缺的不是“將”,而是“兵”。在獨裁政體的國家,軍事力量存在的真正理由首先在於鎮壓國內的反對派,而並非保護國民以防遭到外敵侵略,羅馬帝國單在這一點上就不屬於獨裁國家。羅馬帝國在意大利本土沒有常駐哪怕一個軍團,羅馬軍的主力軍團都部署在邊境防線而非帝國的國境內。
常駐在意大利本土的軍事力量隻有1萬名近衛軍而已,目的是維持首都羅馬和本國的秩序,9個大隊9000名重裝步兵加上各大隊附屬的騎兵才終於湊齊了1萬名近衛軍。此外,首都和各地方自治體也有和人口成相應比例的警察和消防隊,但這些一般不能算做軍事力量,所以本國的秩序維持(實為維持帝政的軍事力量)隻能依靠1萬人的近衛軍團。因此奧托在本國尋求支持自己的軍事力量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1萬名近衛軍。其次,還有尼祿皇帝統治末期時由駐紮在米塞諾海軍基地的水兵們組成的第一軍團的6000人。尼祿為何組建了新軍團,原因不明。研究者中有人認為是因為尼祿曾經夢想像亞曆山大大帝那樣遠征東方,但是他們沒有確切的證據。不管怎樣,在公元69年,意大利本土隻有一個軍團。然而,光是人數湊齊是不能形成戰鬥力的,還需要進行陸地戰鬥的適應訓練。但是尼祿沒多久就自殺了,過於信賴元老院認可的加爾巴還沒來得及關注這種事也遇害了,奧托握在手中的第一軍團是一群沒有經過陸戰適應訓練的士兵。與以解放奴隸為主力的第一軍團相比,近衛軍團算得上精英集團了,但他們的服役地點一般都在首都羅馬,很少調派到意大利本土之外的其他地區。因為持續著長久的和平,所以也沒有必要出動。因此近衛軍團的士兵中有很多人沒有戰鬥經驗。在實戰經驗上,和海軍出身長官(Praefectus),通常由米塞諾艦隊提督擔任提督(大隊長級別)不列顛、萊茵河、法國南部、亞得裏亞海、多瑙河、敘利亞、埃及的第一軍團士兵沒有什麼區別。這樣一來,不隻奧托,換做誰都會感到不安,他將2000名角鬥士武裝起來,組成了兩個大隊。角鬥士角鬥比賽和四匹馬拉的戰車競速都是羅馬人最狂熱追捧的人氣體育項目,但是認為角鬥士都是奴隸的觀點隻是後世的誤解。這種命懸一線的危險職業可以獲得高額的報酬,因此有很多自由民不惜投身其中,保守估計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自由選擇角鬥士作為職業的。首都羅馬自不必說,一些中小城市也設有角鬥士訓練所,即使在沒有比賽的日子,這裏也聚集了很多專注於訓練的人。由於終日武器不離手,他們當然可以馬上轉化為戰鬥力量。奧托決定無視元老院的反對,將這支角鬥士部隊送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