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皇帝哈德良(30)(1 / 2)

該嚴厲的時候他會很嚴厲,該平易近人的時候他會平易近人,值得他親切以待的人他會親切以待,他認為不值得親切以待的人他從不掩飾自己乖僻的一麵。還有,可以縱樂的時候他會盡情享受,需要自製的時候他會變成禁欲者;需要吝嗇的時候他從不顧忌別人的想法;應該給予褒獎的時候,他不惜給予重獎,甚至重到讓人目瞪口呆的程度。認為無須坦誠以待的人,豈止是不坦誠,他甚至還會撒謊;認為值得以誠相待的人,他誠懇的態度讓人覺得再也沒有人比他更誠實的了;認為不值得寬恕的人,他會毫不留情地追查到底。相反,認可一個人的功績時,他會表現出穩重、寬容和禮貌,甚至令人懷疑這個人是不是哈德良。

在忠實於自己的事情上,哈德良從不“變化不定”,而是“一貫如此”。但是,按照哈德良式的這種“標準”,即便是同一個人,不同的場合完全有可能受到皇帝不同的對待。正因為這樣,人們才會不知所措,結果就有了“變化不定是他一貫的風格”這樣的評價。

我想再介紹一個插曲,也許會有助於大家對哈德良的了解。即使到了現代,《羅馬十二帝王傳》(DeVite Duodecim Caesarum)依然是一部暢銷書,廣為人們傳閱。這本書在日本很早就有譯本。作者是蘇維托尼烏斯,比哈德良大6歲左右,是在羅馬任職的官員之一。他是小普林尼的朋友,所以他一定也是塔西佗的文人圈中的一位。人們知道他好像不是因為他是官員,而是因為他是作家。《羅馬十二帝王傳》從尤裏烏斯·愷撒寫到圖密善共12位羅馬皇帝。同現在一樣,在當時就吸引住了為數眾多的讀者。順便提一句,公元300年前後寫的《皇帝傳》講述的是哈德良以後的皇帝,是蘇維托尼烏斯作品的續本,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裏麵沒有涅爾瓦和圖拉真的內容。

不管怎樣,蘇維托尼烏斯生前不隻是一個普通官吏,這是毫無疑問的。他是一個可以隨時出入主人長期不在的皇宮的人。他的《羅馬十二帝王傳》與後來的《皇帝傳》相比,閑話或流言蜚語的色彩很濃。想必作者對閑話的興趣超乎常人,因此,他一定深受宮中女人們的歡迎,因為宮中女人都很喜歡閑話,喜歡流言蜚語。後來,哈德良免去了蘇維托尼烏斯的職位,把他從皇宮中趕了出去。

理由是他對皇後薩賓娜的態度過於隨便。對於他的遭遇,世人深表同情。他們認為這位家臣隻是對皇帝並不愛的妻子態度熟稔了一些就給予這樣的懲罰未免過於嚴厲。但是,哈德良盡管不愛薩賓娜,薩賓娜終究是皇帝的妻子。按照哈德良的想法,上對下可以不拘小節,相反,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必須做到有禮有節,有規有矩。

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像哈德良這種性格的人實在很難相處。隻要對哈德良的想法理解不透,很容易被皇帝弄得不知所措,結果隻好仰天大聲喊著“變化不定是他一貫的風格”,回過頭來依然死心塌地地為他服務。也許皇後薩賓娜並非有意去了解什麼,卻也發現長時間留在哈德良身邊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然而,盡管知道在他身邊很難,依然有人不得不待在哈德良的身邊。

美少年

來到埃及的皇帝好像例行活動一樣乘船遊覽了尼羅河,這與其說是為了討好皇後和那些追隨皇後的貴婦們,倒不如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埃及,隻要乘船在尼羅河上逆流而上,途中隨時下船走進建在河畔的神殿,就可以看到應該看的一切。乘船遊覽尼羅河等同於遊覽名勝古跡,而且還有貴婦們同行。這次旅途一定不同於哈德良以往隨行人數少又禁欲的旅行。

載著皇帝和皇後的華麗禦用船隊到達距亞曆山大300多公裏的尼羅河上遊時,發生了一起突發事件。皇帝寵愛的美少年——那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安提諾烏斯在尼羅河裏溺水身亡。史學家們口徑一致地說,哈德良得知這一消息後,像女人一樣哭得死去活來,沒有人能勸得住他。

那麼,安提諾烏斯真的是不小心落水溺亡的嗎?可在當時,羅馬人中間很盛行遊泳,所以他應該會遊泳吧。而且,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同船旅行的人中竟然沒有一人注意到他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