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軟件基礎設施(4)(1 / 2)

越是鑽研,其對象越是走向細分化,這也是研究的一個必然宿命。即使在古代,內科、外科、婦產科、眼科、耳鼻科、牙科也是專業化的,但是對於對自己的專業以外的病情不予關心的希臘醫生,羅馬人無法讚同,因為與基礎科學相比,他們更加看重應用科學。古羅馬的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給朋友的信中慨歎醫療的細分化傾向,這樣寫道:

難以想象,當年希波克拉底在科斯島傳授醫學時,每個生病部位就找不同的醫生。

諷刺作家馬提雅爾則感歎道:“哎呀!到底我的命交給哪個醫生好呢?”因此,羅馬人把醫學研究交給了希臘人,同時自己想出了對醫療細分化的對策。那就是完善衛生設施,而這連鼎盛時期的希臘人也沒有想到過。建造上下水道和公共浴場的最大目的,就是讓城市和居住在城市的人保持清潔,而且羅馬人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按摩。工作結束後,先洗個澡,然後讓人按摩身體,做完這兩樣才開始吃晚餐,這是當時羅馬人每天的生活方式。如果說清潔度的話,西塞羅絕對在蘇格拉底之上。雖然人們經常把希臘、羅馬文明相提並論,但這兩個民族仍然有所不同。軍醫就是反映羅馬人思維方式的一個典型例子。

1970年,有一部叫做《風流醫生俏護士》(MASH)的美國電影。這是一部以朝鮮戰爭中在前線工作的兩名軍醫為主人公的喜劇。我當時與一些年輕的外科醫生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後,他們的感想不是針對這部非常成功的喜劇,而是說:“美國人在野戰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在意大利連大學醫院裏也沒有。”

這與羅馬人在兩千年前的做法如出一轍。曆史學家蘇維托尼烏斯曾經說過,尤裏烏斯·愷撒之所以製定給所有從事醫療和教育的人授予羅馬公民權的法律,目的是提高羅馬世界的醫療和教育水平。正是因為深知這是一項有效的政策,所以皇帝們都繼承了這項政策,並一直重視讓這個係統發揮作用。但是在這裏,我們把話題僅限於“醫療”。愷撒製定這個政策的最初動機,乃是保障自己率領的軍團的軍醫。

羅馬帝國時期的思想家普魯塔克在他的《列傳》中,將尤裏烏斯·愷撒與亞曆山大大帝相提並論,可見愷撒是一位具有雄韜偉略的人。不僅如此,他還在各方麵都非常體恤自己手下的士兵。即使在戰鬥中,他也不會讓他們無謂地犧牲。在執行軍務的時候,即使他自己借錢,也要保證士兵們有足夠的糧食。有人說“羅馬軍隊靠兵站取勝”,而證明此言非虛,將之確立為羅馬軍隊基本方針的,便是愷撒。而且他沒有忘記照顧原來的部下退役後的生活。龐貝遺址遺留的文字表明,羅馬帝國內的地方自治體在選舉地方議會的議員時,要舉行大規模的選舉活動。有選舉權的人是當地居住的、17歲以上的羅馬公民。但是,被選舉人的資格年齡是由愷撒規定的:

未服過兵役的人:30歲以上。當過軍團步兵的人:23歲以上。當過騎兵或百人隊隊長的人:20歲以上。

這不是單純的士兵優待政策。最重要的,首先是出於讓士兵能夠從軍旅生活順利地進入平民生活的考慮。

第二,從20歲或23歲以上這樣的年齡,我們也可以看出,這項政策考慮到了因為疾病或者負傷不能繼續留在軍隊的人。這是因為,從17歲開始服兵役,到45歲為止,為“現役”,而後來的奧古斯都規定的兵役期限正式實行之後,37歲便期滿退役。這是羅馬軍隊通常的服役過程。如果不是期滿退役,似乎也不能領取退役金。而體恤士兵的愷撒沒有忘記照顧這些領不到退役金的中途退役的人。奧古斯都之所以能夠戰勝暗殺愷撒的布魯圖,就是因為愷撒手下的士兵們加上已經進入市民生活的退役兵全部跟隨了奧古斯都。據說,這支愷撒軍團,即使戰鬥中負了重傷,瀕臨死亡,士兵也總是不肯合上雙眼。士兵們深信不疑,總司令官一定會來到將死的士兵跟前,為他送行。這樣的愷撒當然會考慮盡一切可能為士兵治療,並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地想方設法。